然而德军立即调整部署,用密集的火力封锁了侧翼路线。战斗陷入僵持,双方都在寻找对方的弱点。
在前线观察所里,陈锐通过望远镜密切关注着战况。他发现虽然坦克性能优异,但数量有限,而且德军指挥官似乎过分依赖这些新式装备。
命令第5装甲团从北翼迂回,吸引德军注意力。第7装甲团配属步兵,从南翼实施主要突击。陈锐迅速调整战术,告诉炮兵,集中火力打击德军后勤车辆和步兵阵地。
新的战术很快见效。当德军装甲部队被牵制在正面时,帝国军的步兵在坦克掩护下,开始清除德军阵地上的反坦克火力点。
工兵班,跟我来!工兵排长张大山带着战士们,冒着枪林弹雨向前推进。他们用炸药包和火焰喷射器,一个一个地拔除德军的反坦克炮位。
与此同时,帝国军的新型式自行火炮也开始发威。这些装备150毫米榴弹炮的装甲车辆在后方提供火力支援,准确打击德军的集结地域。
下午二时,战局出现转机。帝国军侦察兵发现了一条可以迂回到德军后方的路线。陈锐立即派出师属侦察营,配属一个连的坦克,实施大胆的穿插。
不要恋战,直插德军指挥部!陈锐在无线电中叮嘱侦察营长。
这支奇兵的出现彻底打乱了德军的部署。在前后夹击下,德军第501重装甲营开始后撤。但是他们的撤退很快变成了溃败,因为帝国军的工兵已经炸毁了后方的桥梁。
就在东线进行坦克大战的同时,在南欧的巴尔干山区,赵守诚的第四集团军也面临着严峻挑战。
在兹拉蒂博尔山脉,帝国军第十一军与德军山地部队展开了残酷的争夺战。这里的地形限制了装甲部队的使用,战斗又回到了最原始的步兵对决。
报告军长,第34团已经连续进攻三天,伤亡超过三分之一。参谋向马福祥汇报着战况。
马福祥走到地图前,指着一条蜿蜒的山路:命令第35团从这个方向迂回。告诉炮兵,不惜弹药,为步兵开辟道路。
在崇山峻岭之间,帝国军士兵们冒着德军的狙击和机枪火力,一步一步向前推进。每个山头、每道山脊都要经过反复争夺。
小主,
二排注意掩护,三排跟我上!连长刘志强带着战士们向一个德军机枪阵地发起冲锋。在手榴弹的爆炸声中,他们终于拿下了这个夺走了十几个战友生命的火力点。
在前线激战的同时,后方的后勤较量同样激烈。横贯西伯利亚的铁路上,一列列军车日夜不停地向前线运送着兵员和物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