鸠摩罗什 (Kumārajīva) 生平年表
(344-413),东晋十六国时期后秦高僧,中国佛教四大译经家之一。其译经文体优美,内容准确,深远地影响了中国佛教乃至整个东亚大乘佛教的发展。下面年表梳理了东方朔的主要生平事迹。
时间 事件 说明
早期生涯:西域神童 (344-385)
344年(东晋建元二年) 出生于龟兹国(今新疆库车)。其父鸠摩罗炎,出身天竺婆罗门种姓,弃宰相之位东渡葱岭;其母耆婆,为龟兹王妹。身世兼具天竺与龟兹王室渊源。传说其母怀孕时,智慧大增,无师自通天竺语。
约 351年 7岁随母出家学习小乘佛教。日诵千偈,凡三万二千字,过目成诵,被称为”神童”。正式开启沙弥生涯,展现出惊人的记忆力与佛法天赋。
约 353年 9岁随母前往罽宾(今克什米尔地区),师从着名法师盘头达多,系统学习《杂藏》、《中阿含》、《长阿含》等小乘经典。罽宾为当时小乘佛教说一切有部的重镇。鸠摩罗什在此接受了最正统的小乘佛学训练。
约 355年 11岁在罽宾与当地外道辩论,大获全胜,声名鹊起。罽宾王对其极为敬重。展现了其卓越的思辨才能,确立了其在西域佛学界的早期声誉。
约 356年 12岁随母返回龟兹。途经沙勒国(今新疆喀什),停留一年。在此间,他顶佛钵时因心念变化而感知钵的重量变化,悟”心念之力”。开始接触大乘思想,并广泛学习佛教以外的学问,如五明、星算、方技等,奠定了其广博的知识基础。
约 357年 13岁在沙勒国,遇到莎车王子、大乘僧人须利耶苏摩,受其影响,由小乘改学大乘。师从苏摩学习《中论》、《百论》、《十二门论》等大乘空宗经典。这是其思想上的根本性转折,从此专弘大乘般若性空之学,这决定了他未来在中土的传法方向。
约 359年 15岁回到龟兹。因其才学日益精深,声名远播西域诸国。龟兹王为他打造金狮子座,以锦褥铺之,请其升座说法,成为西域公认的佛教思想领袖,每次讲经,诸王长跪座侧,令其踏背而上,礼遇极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