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5章 【曲折东行:十七年的等待与磨难】

历史奇人传 山羊02 1658 字 15天前

四、寒暑十七载:汉语精进的岁月

在漫长的软禁生涯中,罗什做了一个重要决定:全力研习汉语,深入了解中原文化。

他找来《诗经》、《论语》、《老子》等典籍,日夜研读。凉州地处丝路要冲,往来商旅众多,他常请来中原士子,请教音韵训诂。

“法师何苦如此用功?”守城的羌人将领不解。

罗什轻抚经卷: “欲传法音,先通其语。他日若得东行,方不负机缘。”

最令他受益的是与敦煌学者宋繇的交往。这位博学的儒士每至姑臧,必来与罗什论道。两人常在月下品茗,探讨梵汉语言的差异。

“梵文重音韵,汉文尚意境。”罗什若有所思, “将来译经,当求达意传神,不失其真。”

宋繇赞叹:“法师以天竺智慧,融华夏文脉,他日必成大业。”

十七年间,罗什不仅精通了汉语,更深刻理解了中原士人的思维方式和审美趣味。这为他日后 “文质兼备”的译风奠定了坚实基础。

与此同时,长安的后秦君主姚苌、姚兴父子,始终没有放弃迎请罗什的努力。

姚苌在位时,曾三次遣使至姑臧,均被吕光拒绝。使者回报:“吕光言,罗什乃镇国之宝,恕难相让。”

姚兴即位后,更亲自修书:“久闻法师道德,思慕日久。愿以国师之礼,恭迎东来。”

此时的罗什,已在姑臧度过了十个春秋。他回信写道: “贫僧如笼中鸟,待时而飞。陛下隆恩,唯有心领。”

最令人痛心的是398年,后秦使者再次被拒后,吕光之子吕纂竟当着罗什的面撕毁国书:“告诉姚兴,除非兵临城下,否则休想得此高僧!”

那夜,罗什独坐中庭,仰望东方星空。弟子僧肇轻声安慰:“师父,终有东行之日。”

罗什叹息: “人生几何,十七载虚度。只恐岁月蹉跎,译经之志成空。”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命运的转机出现在401年。后凉政权历经内乱,国力衰微。吕光的侄子吕隆篡位后,统治更加残暴,民不聊生。

这年五月,姚兴派遣大将姚硕德西征。七万后秦大军势如破竹,直逼姑臧城下。

围城期间,罗什被吕隆软禁在宫中,逼迫他作法退兵。罗什正色道: “兵者凶器,非僧人所当为。大王若肯开城纳降,可保生灵免遭涂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