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继光生平年表
戚继光(1528-1588),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山东登州(今蓬莱)人。明朝杰出的军事家、民族英雄、书法家、诗人。他组建“戚家军”,平定东南倭患,北御蒙古,改造长城,着有《纪效新书》、《练兵实纪》等兵学经典,其军事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
第一部分:早期生涯与袭职戍边(1528-1555)
1528年(明嘉靖七年 冬) 出生于山东登州一个世袭武将家庭。其父戚景通,为人刚正,官至登州卫指挥佥事。
1535年(嘉靖十四年) 戚景通辞官还乡,对戚继光管教极严,亲自教导其文武之学。
1538年(嘉靖十七年)其父戚景通耗尽其财修缮祖屋,工匠建议安设四扇雕花门户以显气派,戚继光认为应安设十二扇。戚景通严词告诫其勿贪虚荣,令其培养清廉品格。
1544年(嘉靖二十三年) 父亲戚景通病逝。戚继光袭官登州卫指挥佥事,开始了他的军旅生涯。
1546年(嘉靖二十五年)19岁负责管理登州卫的屯田事务。面对胶东沿海日益严重的倭患,他写下“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的诗句,立志扫平倭寇。
1548-1552年(嘉靖二十七至三十一年) 每年春季,率卫所士兵远戍蓟门(今北京东北),前后共五年。在此期间,他亲身经历了北方的边患,积累了宝贵的边防经验。
1549年(嘉靖二十八年)22岁考中武举人。
1550年(嘉靖二十九年)赴北京参加武举会试。正值蒙古俺答汗率军围攻北京,制造“庚戌之变”。戚继光积极参与京师防务,并上书陈述御敌方略,其军事才能初露锋芒,被誉为“国士”,记录为将才。
第二部分:转战东南,初露锋芒(1555-1558)
1555年(嘉靖三十四年) 调任浙江都司佥书,负责管理屯田事务。次年,由新任浙直总督胡宗宪荐举,升任宁绍台参将,镇守宁波、绍兴、台州三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