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07章 血染官场

历史奇人传 山羊02 1178 字 9天前

杭州按察司狱深陷地底,潮湿的石墙上凝结着冰冷的水珠。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的冬天来得特别早,牢房角落已结了一层薄霜。汪直披着单薄的囚衣,端坐在草席上,就着铁窗外透进的微光,专注地阅读着一本《史记》。他的乌纱帽和丝绸长袍早已被收缴,但每日清晨,他仍会仔细整理仪容,将花白的头发束得一丝不苟。

汪先生,用饭了。老狱卒将一碗糙米饭和一小碟咸菜从栅栏缝隙中推进来,声音里带着难得的敬意。

汪直抬头微笑:有劳了。他取饭时手腕上的铁链哗啦作响,动作却依然从容不迫,仿佛不是在坐牢,而是在自家书房待客。

这样的日子已经持续了近一年。自从去年冬天被王本固囚禁,胡宗宪一直在为他奔走。就在三天前,胡宗宪还秘密前来探监,面色凝重地告诉他:五峰先生,朝中反对招安之声甚嚣尘上,但本官已第八次上疏,陈明利害。只要先生耐心等待,必有转机。

汪直记得自己当时的回答:部堂美意,汪某心领。只是朝廷若执意要杀汪某,还请部堂念在东南百姓份上,勿使海上再起烽烟。

此刻,牢房外传来脚步声,打断了汪直的回忆。狱卒打开牢门,一名文官捧着文房四宝走进来。

汪船主,那官员语气恭敬却难掩倨傲,胡部堂让你写封信给你的养子汪滶,劝他率众归降。这是你戴罪立功的机会。

汪直放下书卷,摇头苦笑:事已至此,写信何用?汪某在时,尚能约束部众;若汪某不在,东南海上必群龙无首,各自为战。朝廷若杀我,东南必乱,倭患更烈。可惜,可惜啊!

他长叹一声,目光投向铁窗外灰蒙蒙的天空。良久,他还是接过了纸笔。笔墨在粗糙的纸张上游走,他写给毛海峰的信措辞恳切:

海峰吾儿:见字如面。为父应胡部堂之邀来杭,本欲为尔等谋一出路,然时运不济,恐难善终。尔等当以大局为重,若朝廷开恩招安,切莫迟疑。海上生涯终非久计,我辈所求,无非安居乐业......

写到这里,笔锋突然一顿。他想起二十多年前,第一次带着那个被台风夺去家人的少年出海时,毛海峰眼中对海洋的渴望。如今这封信,是否真能劝服那个性情刚烈的养子?

突然,监狱外传来急促的马蹄声和喧哗。牢门被猛地推开,按察使司的官员在一群锦衣卫的簇拥下闯入,朗声宣读:

奉天承运,皇帝制曰:汪直本乃徽州商贾,不思报效,反勾连倭夷,祸乱海疆,罪证确凿,十恶不赦。着即押赴市曹,明正典刑。钦此——

诏书上的字句如同冰锥,刺穿了汪直最后的希望。他缓缓站起身,整了整衣襟,镣铐在寂静的牢房中发出清脆的撞击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