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1章 政令出京门

南京城关于兴办新学、奖励助学的政令,伴随着春风与驿马,迅速传遍南直隶各府州县。然而,当这承载着革新意志的文书抵达地方官衙时,所激起的反应,却远比议会诸公预想的更为复杂。

扬州府,江都县县衙后堂。

县令孙有才端着茶杯,久久凝视着案上并排摆放的两份文件——一份是朝廷发来的《劝兴新学,嘉奖助学谕》,另一份,则是他座师、如今在南京都察院任职的一位老御史写来的私信。

公文明令鼓励兴学,私信中的话语却语重心长:“…有才吾徒,京中局势波谲云诡,新法之议,朝野沸腾。然科举取士,乃千年成法,士林根基。地方为政,首在安定。兴办新学,易启民智,亦易滋事端。望汝审慎而行,勿要操切,一切以保全地方、维系士心为要…”

孙有才放下茶杯,指节轻轻敲着桌面,面露沉吟。他年近五旬,在县令任上已蹉跎近十年,一心巴望能早日升迁。如今这新学之事,办好了,或能得林川、徐承烈等新贵青眼,但势必开罪地方士绅,坏了自己多年来辛苦维系的关系网;若敷衍了事,又恐朝廷新政雷厉风行,被抓住把柄,断送前程。

“唉,真是左右为难……”他长叹一声。

这时,幕僚周师爷轻步走了进来,低声道:“东翁,城东赵老爷、城西李员外,还有几位学塾的先生都在花厅候着了,说是…想就这新学之事,聆听父母官训示。”

孙有才精神一振,整理了一下衣冠:“走,去看看。”

花厅内,本县有头有脸的几位乡绅和那位曾激烈反对新学的老秀才齐聚一堂,见孙有才出来,纷纷起身见礼,态度却比往日多了几分微妙的热络与试探。

赵员外率先开口,笑容可掬:“老父母,朝廷鼓励新学,乃是德政。我等身为地方士绅,自当踊跃响应。只是…这新式学堂,所授何学?师资何来?若教授些不伦不类之物,贻误子弟,我等实在心中难安啊。”

李员外接口道:“正是。况且,兴建学堂,需银钱、需地皮,皆非小事。县尊大人若能明确章程,使我等知晓这‘助学积分’究竟如何折算,与哪些‘实惠’挂钩,我等才好量力而行,报效朝廷啊。”他特意在“实惠”二字上加重了语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