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后,两人又深入交流了治军方略。王仲向关羽推荐了诸多现代练兵之法,包括沙袋阵型、每日负重行军,乃至军容军纪等细节。本就是帅才的关羽听完豁然开朗,当即决定在全军推行这套训练方案。
同时,关羽也道出了实际困难:士兵训练强度大,但口粮配给仍按普通标准,实在难以支撑。王仲立即承诺会解决军需问题,并约定来年粮食丰收后,要改善军中伙食,增加肉食供应,确保三餐充足。
午膳过后,闲谈间王仲提起牵招挂念老母之事,顺势对关羽说道:云长记得是河东解良人吧?以你的年纪,想必早已成家立业。不如给家中去信,派人把妻儿接到奉高来住。
(
王仲向来欣赏猛将,眼前之人他必然不会放过。
关羽轻叹一声:兄长,当年我 ** 逃亡,连家都未归,不知妻儿是否仍在解良。平儿如今有多高了?可曾受人欺负?
这位铁骨铮铮的汉子,此刻眼中竟泛起几分黯然。
王仲立即劝慰:云长且宽心,他们必定安然无恙,正在解良等你。不如修书一封,派人接他们过来同住。
恰在此时,周仓引着刘基步入营帐。
刘基连忙躬身:主公总算找到您了!房屋改建工程中的地暖系统,工匠们实在难以理解,还需您亲自指点。
王仲故作姿态:伯温你学识渊博,竟连小小地暖都不明白?
刘基连连赔笑:属下愚钝,未能领会主公的建筑妙法,还望主公指点迷津。
王仲摆摆手:罢了,速速带路吧。
中国历史上曾出现四次显着寒冷期:
首次出现于西周初年(公元前一零零零至八伍零年),史料记载甚少;
第二次正值东汉至南北朝(公元一至六零零年);
第三次在两宋时期(公元一零零零至一二零零年);
最后一次跨越明清(公元一三零零至一九零零年)。
值得注意的是,汉末三国恰逢第二次寒冷期。汉珷帝在位伍伍年间,史册记载了三次严重雪灾。
元狩元年十二月记载:大雪成灾,百姓多冻毙。从死伤情况推断,雪势极为猛烈。更严峻的是,七年后又连续两年爆发雪灾——元鼎二年三月与元鼎三年三月皆有记载。
(
二月天接连遭遇反常寒潮侵袭。
倒春寒是指本该回暖的季节气温骤降,仿佛重返寒冬。
这种鬼天气简直害人不浅!
史书有载,元鼎二年三月暴雪“积雪深达五尺”。元鼎三年更甚——本该解冻的河面竟在三月重新结冰!更离谱的是,四月又降下漫天飞雪。
关东十余郡县民生凋敝,饥寒交迫,易子而食的惨剧随处可见。
穿越者王仲虽无力扭转天时,却能提供更高效的御寒方案。
泰山郡收编黄巾后人口刚突破五十万,若放任严寒肆虐,恐将折损十之一二。
为阻止这场灾难,王仲早做部署,地暖系统正是关键措施。
太守府内,工匠们正研究王仲绘制的地暖图纸。
“孙师傅您见多识广,可曾见过这等物件?”
“就凭这玩意儿能过冬?俺咋觉得悬乎呢!”
“就是!干脆回家种地得了!”
嘈杂间,刘基随王仲踏入厅堂。
王仲直截了当问道:“哪里不明白?”
老孙头搓着手道:“大人,这图纸要在屋外挖坑...究竟有啥门道?”
得——看来得从基本原理讲起了。
王仲展开图纸详细说:“这个地坑,我称之为燃烧室,专门用来烧燃料产生热气。热气会顺着地下铺设的烟道网络传输,这样整个屋子就能暖和起来。”
老孙头眼睛一亮:“原来如此!所以墙面做成中空结构,也是为了引导热气流让室温升高?”
“说对了一部分。”王仲补充道,“这种墙体可称为复合墙,内部嵌有排烟通道。如果不留这些排气道,热气积压在地底可能会破坏建筑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