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场归来,诸侯们纷纷清点战利品。兵器、铠甲、辎重堆积如山,其中以王仲缴获最多。据赵普汇报,仅西凉战马就缴获三千余匹。加上此前所得,王仲已可组建六千骑兵。
当夜庆功宴上,曹操起身提议:董贼新败,正是乘胜追击之时。不如组建精骑突袭雒阳,迎回天子?
刘忠、刘续等诸侯纷纷响应。刘续表示可出两千精骑,其他诸侯也踊跃报数。
袁绍却提出异议:董卓虽败,实力犹存。若遇徐荣、段煨伏兵,恐前功尽弃。袁绍派众人纷纷附和。
“此话有理!咱们需步步为营,贸然出击若有不测,联军根基恐将动摇!”
“董卓那厮岂是愚钝之辈?必在途中设下埋伏,专候我等自投罗网!”
“董卓狡诈,我等亦非蠢人。既知有诈,绕道而行便是上策。”
“所言极是!稳中求胜方为正道,雒阳城又不会生腿跑掉。”
“......”
怪哉!
王仲心生疑惑。
说好的 ** 言欢、畏缩不前呢?
这情形怎与预期大相径庭?
袁绍所虑不无道理。众人尚未知晓,董卓这老贼心狠手辣,刚回雒阳便 ** 焚城,将千年古都付之一炬!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行,实非明智之举。
莫非袁绍不想阵前立功?
诛杀董卓堪称当世首功!
袁绍岂能不动心?
答案显而易见!
但若倾巢而出仍败于西凉军,正如其所言,多年经营毁于一旦,反倒弄巧成拙!
史载曹操曾孤军追击,终致惨败,可见袁绍当初也曾全力支持。
莫不是......
罗贯中刻意丑化袁绍,只为烘托曹孟德?
细想之下,确有可能!
观袁绍此刻应对,分明深谙用兵之道!
以稳制胜!
实属情理之中。
曹操当即进言:“诸公!董卓残暴不仁,秽乱朝纲,毒弑少帝,此等悖逆之事尚敢为之。若纵其返京,恐再生惊天惨祸,届时追悔莫及啊!”
小主,
曹操着眼人性险恶。
袁绍侧重战局利弊。
二者各有所长!
王仲暗自颔首,此番倒是被曹操一语成谶——
董卓火烧雒阳,确系遗祸千古的 ** !
(
曹操的言行举止与戏剧中那种豪情万丈的形象截然不同!
面对袁绍时,他表现得唯唯诺诺,完全处于下风!
但转念一想......
这反而更符合常理!
毕竟此刻他投靠在张邈麾下,连一方诸侯都算不上,哪来的胆量与袁绍抗衡?除非他不想在这个圈子里立足了!
卢植在一旁微微颔首:“孟德所言极是。董卓连太后和陛下都敢毒害,还有什么事做不出来?如今他在汜水战败,若让他逃回洛阳......”
卢植突然打了个寒颤,急忙向王仲进言:“盟主,依在下之见,即便存在伏兵,我们也应当果断出击,这个险值得冒!”
曹操立即接话:“没错!必须在董卓逃回洛阳前将其诛杀,而后直取洛阳,救出天子!”
袁绍起身劝阻:“盟主,我比任何人都想除掉董贼,但若贸然行动导致战败,敌人必将反扑,我们好不容易建立的胜势恐将付诸东流!”
说罢郑重抱拳:“请盟主慎重考虑!”
众人齐声呼应:“请盟主三思!”
王仲长舒一口气说道:“二位都说得在理。其实关键就在于伏兵——若本盟主能歼灭这支伏兵,本初可愿与我共同追击董贼?”
袁绍面露惊色:“盟主真有破敌良策?”
王仲淡然颔首:“区区伏兵,本盟主翻手便可令其全军覆没!”
袁绍连忙追问:“敢问盟主有何妙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