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智能手机技术攻坚问题

七月的热浪席卷着京华,四海集团总部内,不同部门的议题如同不同频率的声波,交织碰撞。

当吴伟带着他那雄心勃勃却又重若千钧的“全国24小时物流网”构想离开后,技术副总裁刘健,这位平日里大多沉默地沉浸在代码世界中的极客,脸上带着罕见的凝重和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敲响了云游办公室的门。

刘健是云游高薪从海外挖回来的技术大牛,不善言辞,但对技术有着近乎偏执的专注和热爱。

他负责着四海集团最核心也最烧钱的技术板块,包括“叮叮”和“视觉”的底层架构、算法优化,以及最为艰深的——

四海手机操作系统的研发。

“云总。”刘健的声音有些沙哑,眼中有血丝,显然又经历了连续的熬夜。

“刘总,坐。

看你脸色不太好,是手机系统那边遇到难题了?”云游示意他坐下,直接问道。

他对刘健的风格很了解,不是遇到真正的坎,他不会轻易露出这种表情。

刘健重重地坐下,没有寒暄,打开随身携带的笔记本电脑,调出复杂的代码界面和性能测试图表:“云总,我们自主研发的‘逐浪’操作系统,在最新的原型机上测试,遇到了严重的瓶颈。”

他的语气带着技术人员的直白和焦虑。

主要是系统流畅度和稳定性。尤其是在多任务切换、大型应用加载和长时间运行时,卡顿、掉帧、甚至死机的情况比预期要多得多。

我们尝试了各种底层优化,但效果都不理想。

他指着一条波动剧烈的性能曲线。

更深层的问题是应用生态。

除了我们自家勉强适配的几个应用,几乎没有任何主流第三方应用为我们的系统做优化。

开发者不愿意为一个用户量未知的新系统投入额外成本。

没有应用,手机就是块砖头。

而要吸引开发者,又必须先有足够的用户……

这几乎是个死循环。

刘健叹了口气,脸上写满了挫败感,我们投入了巨大的研发力量,但谷歌的Android和苹果的iOS生态壁垒太高了。

他们的系统经过多年迭代,有海量开发者支撑,有成熟的开发工具链。

我们从头做起,太难了……

短期内根本看不到追上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