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具入水,如同张开了一张巨大的、无形的死亡之网,朝着那片沸腾的海域笼罩下去。“兴安号”开足马力,拖着沉重的网具,开始了一段漫长的航行。这段时间里,所有人都屏息凝神,等待着起网那一刻的审判。
约莫一个多小时后,牛晓云估算着时间,下令起网。
船尾的绞车开始轰鸣,粗壮的钢缆一圈圈收紧,绷得笔直。所有人都能感觉到船体因为后方巨大的拉力而微微倾斜。甲板上,船员们各就各位,准备应付即将到来的沉重收获。
当巨大的网囊终于浮出水面时,所有人都被眼前的景象震撼了!
那哪里是一个网兜?分明是一座由银光闪闪的鱼体堆砌而成的小山!无数的黄花鱼在网中剧烈地挣扎、跳跃,鳞片在阳光下反射出耀眼的金光,仿佛将整个海面都照亮了!沉甸甸的网囊被绞车缓缓吊起,脱离海面的刹那,甚至带起了吨计的海水,如同下了一场银色的暴雨!
“我的老天爷!发了!发了!”海柱和二栓激动得满脸通红,忍不住大喊起来。
就连一向沉稳的王老汉,也激动得胡子直翘:“俺打了大半辈子鱼,也没见过一网能捞上来这么多黄花鱼!晓云姑娘,你真是咱们的福星啊!”
牛晓云嘴角也难得地勾起一丝细微的弧度,但很快便恢复了冷静:“别愣着!赶紧卸货!注意分类,小的扔回海里!抓紧时间,争取再下一网!”
巨大的渔获被倾倒在甲板上,瞬间堆起了一座真正的“鱼山”。船员们立刻投入到紧张的分拣工作中。巴掌以上、品相完好的大黄花被迅速装箱,撒上碎冰保鲜;那些体型过小或者被挤压破损的,则被重新抛回大海,这是渔民们约定俗成的、为了长远利益的规矩。
空气中弥漫着浓烈的、新鲜的海鱼腥气,但这气味在此刻的船员们闻来,却比任何花香都要醉人。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和汗水。
就在众人忙碌之际,牛晓云却将王老汉叫到一边,指着远处海平面上几个若隐若现的黑点——那是几艘比“兴安号”更大、更新的一些集体或国营渔场的渔船。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王大爷,光靠‘兴安号’,我们抗风险能力还是太弱。”牛晓云的声音不高,却带着长远的考量,“一次风暴,一次机器故障,就可能让我们血本无归。而且,近海的资源总有极限。我想……是时候考虑添置第二艘船了。”
王老汉吃了一惊:“第二艘船?晓云姑娘,这……这可不是小数目啊!就算这次鱼卖得好,恐怕也……”
“钱的事情,我来想办法。”牛晓云打断他,目光坚定,“松山他们在山里拼命,我们不能拖后腿。海上这条路,必须走宽,走稳。不仅要买第二艘,还要比‘兴安号’更大,更结实,能跑得更远,去探索那些更深的海域,寻找更值钱的渔获,比如……对虾、鲍鱼、海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