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炼的思维如同最精密的齿轮开始啮合:
“巧手刘”受雇于“黑牙陈”,打造工具,并在案发当晚交出工具。盗窃成功后,“巧手刘”拿到了尾款,工具被收回。至此,指使者的目的似乎已经达到,“巧手刘”作为工具制造者,其利用价值已然消失。按照常理,若为保密,灭口的最佳时机,应是在工具交付之后、盗窃实施之前,或者最迟在盗窃得手、付清尾款的同时。这样既能确保工匠不会泄露工具秘密,也能避免节外生枝。
但事实是,灭口发生在数日之后,而且是在锦衣卫已经盯上“巧手刘”,并即将实施抓捕的关头!这时间点,太过巧合,也太过蹊跷。
可能性一:指使者与灭口者是同一伙人。 那么,他们为何要等到锦衣卫逼近才动手?是反应迟钝?绝无可能!从其策划盗窃的精密和黑衣人的专业来看,绝非乌合之众。那唯一的解释就是——他们原本并不想灭口,或者认为没必要立即灭口。 是因为“巧手刘”还有剩余价值?还是因为他们自信能控制住“巧手刘”?直到发现锦衣卫介入,风险急剧升高,才被迫采取断然措施,杀人灭口,并夺走可能存在于“巧手刘”身上的某种关键物证(比如与指使者联系的凭证、或部分赃款)。如果是这样,那么黑衣人的行动,就是一种被动的、危机应对式的清理门户。
可能性二:指使者与灭口者是两伙不同的人。 这就更加可怕了。这意味着,有另一股势力,一直在暗中监视着指使者一方的行动。他们等待盗窃成功,甚至可能一直在等待指使者与“巧手刘”进行最后结算,然后在关键时刻出手,黑吃黑!既干掉了可能泄密的工匠,又夺走了可能指向指使者的物证,甚至……其目标可能就是那件被盗的镇纸本身!如果是这样,那么后来出现的黑衣人,其目的就不仅仅是灭口,更是劫胡!这起案件就从一个简单的盗窃案,演变成了至少两股神秘势力之间的博弈!
无论是哪种可能,都意味着这潭水,比表面看起来要深得多。
第二个疑问,关于盗窃案的“真实目的”。
沈炼的思绪继续深入: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一件御赐的紫玉螭龙镇纸,固然价值连城,堪称瑰宝。但,值得如此兴师动众吗?雇佣顶尖工匠定制独一无二的工具,派遣高手实施“完美盗窃”,事后可能还要面临朝廷尤其是锦衣卫的全力追查——这风险和成本,似乎太高了。除非,这件镇纸本身,隐藏着比其物质价值更大的秘密。
它是否不仅仅是件赏玩之物?其材质紫玉、造型璃龙是否有什么特殊的象征意义或实际用途?比如,是某种信物?关乎某个重大的秘密或宝藏?还是其内部藏有东西?永嘉郡王朱载墲,虽不直接参与核心政务,但其皇亲身份敏感,这件御赐之物是否牵涉到某些皇室隐秘或朝堂斗争?
又或者,盗窃行为本身,醉翁之意不在酒?真正的目标并非镇纸,而是针对永嘉郡王本人?通过在其府邸制造一起看似完美的盗窃案,来打击其声望、试探其反应,或者作为更庞大政治阴谋的一个环节?甚至……是为了掩盖在盗窃过程中或之后,在郡王府内进行的其他更隐秘的勾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