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凡没等听完,抓起外套就往农数科技的数据中心赶。路上给苏晚晴发了条视频:“晴晴,搞定了!数据中心的恒温展厅准备好了,带了大数据食谱,咱们一起给宝宝选孕期营养方案!”
数据中心的展厅里,蓝色的服务器指示灯像星星一样闪烁,恒温24℃的空气里没有一丝凉意。苏晚晴和母亲、小电已经到了,强子正操控着大屏,给小电演示玉米数据的上传过程:“小电你看,这颗玉米的‘身份证’里,有它喝了多少水、晒了多久太阳,比你幼儿园的成长手册还详细!”小电趴在玻璃展柜前,指着里面的服务器:“爸爸,以后咱们合院的玉米,也能上大云朵吗?”
林凡走过来,从包里拿出清北农科院的营养大数据报告,递给苏晚晴:“你看,医生根据双胞胎的孕周,用这平台算的食谱,每天吃多少玉米、多少蛋白,精准到克。农数的人说,合院建好后,能装他们的智能环境监测系统,宝宝的房间温度、湿度都能实时上传,比普通温度计准多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苏晚晴靠在他肩上,看着大屏上跳动的玉米数据:“没想到大数据能帮老乡种玉米,还能帮咱们照顾宝宝,科技真好。”母亲也凑过来看:“以后宝宝半夜哭,监护仪能提前预警,我这老太婆也能放心点。”
傍晚,胖子带着阿里云的技术总监来了,手里拿着合作协议:“凡子!阿里云要跟农数科技共建‘全国农业数据中台’,以后老乡们在手机上就能查玉米价格、学种植技术,数据比天气预报还准!”林小雨也来了,手里拿着合院的智能规划图:“哥,农数的设计部给合院装了数据接口,以后院子里的玉米地、宝宝房的环境数据,都能在手机上看,你出差也能放心。”
晚饭时,数据中心的食堂给苏晚晴准备了定制营养餐——玉米藜麦饭、清蒸鲈鱼、西兰花炒虾仁,每道菜的营养成分都标注在餐盘旁,和大数据食谱分毫不差。父亲看着大屏上的全国玉米地图,笑着说:“以前种地靠天,现在靠数据,咱们家的宝宝生在好时候,有科技守护,有家人陪伴,这日子真是圆满。”
夜色渐深,林凡抱着苏晚晴站在数据中心的观景台,远处的服务器机房灯火通明,像一座守护农业的智慧灯塔。小电靠在他们身边,手里抱着迷你云服务器模型,已经睡着了。
“从玉米种子到大数据,你一直守着初心。”苏晚晴轻声说,“不管是资本博弈,还是科技创业,你都没忘了老乡,没忘了家。”
林凡握紧她的手,看向合院工地的方向——地基已经浇筑完成,未来这里会有智能数据终端,会有玉米地的实时监测,会有两个宝宝的笑声。他心里清楚,科创资本的博弈比传统行业更汹涌,但只要守住“用科技赋能农业、用数据守护家人”的初心,再狠的“农数局”,也抵不过云平台上跳动的绿色曲线,抵不过家人眼里的温柔,抵不过小电怀里那台小小的模型——毕竟,所有脱离“农业要数智、农户要幸福”的套路,最终都只会输给数据里的温度,输给万家灯火的璀璨,输给对未来的满心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