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6章 都市资本智车生态科 科创护胎促家暖

林凡没等听完,抓起外套就往生态体验基地赶。路上给苏晚晴发了条视频:“晴晴,搞定了!体验基地的孕妇休息区准备好了,带了宝宝的生态服务预约单,咱们一起给宝宝预约出生后的玉米采摘之旅!”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生态体验基地的乡村联动区里,阳光透过玻璃顶棚洒在玉米苗上,一辆智能车停在中间,中控屏上显示“已预约西坡村3号玉米地采摘,家里婴儿床恒温26℃,灌溉系统已启动”。苏晚晴和母亲、小电已经到了,强子正操控着系统,给小电演示:“小电说‘让玉米地浇水’,车就会告诉农数系统,喷头马上开!”小电对着控制器喊:“浇水!”不远处的玉米苗旁,喷头果然喷出细雾,他兴奋地拉着苏晚晴的手:“妈妈你看!宝宝以后出生,咱们就能这样让车帮玉米浇水!”

林凡走过来,从包里拿出乡村振兴局的生态成效报告,递给苏晚晴:“这是生态系统的‘成绩单’,以后咱们家的车,不仅是代步工具,还是家里的‘小管家’、老乡的‘好帮手’——你想去产检,车预约医院;爸妈想摘玉米,车预约采摘;老乡的农机没电,车预约充电。”苏晚晴靠在他肩上,看着屏幕里联动的家居数据:“从玉米地的智能灌溉,到现在车能管家里、管老乡的事,你把‘家’和‘乡’连在一起了。”

母亲也凑过来看车的母婴舱:“这舱子好,宝宝放里面,车一动就自动调温度,连奶粉都能保温,以后带宝宝回娘家,再也不用大包小包扛着了。”

傍晚,胖子带着华为鸿蒙智联的产品总监来了,手里拿着合作协议:“凡子!华为要跟智车生态科共建‘全国乡村车生活生态网’,以后每个村都有生态服务站,老乡们用手机通过车生态系统就能卖玉米、约农机,城里的人开车去乡村,车能预约住宿、采摘,双向方便!”林小雨也来了,手里拿着合院的生态规划图:“哥,智车生态的设计部给合院装了生态接口,车到门口,庭院的灯亮了,玉米苗的灌溉开了,宝宝房的加湿器也开了,比你提前回家还周到!”

晚饭时,体验基地的食堂给苏晚晴准备了定制营养餐——小米海参粥、清蒸鳕鱼、清炒荷兰豆,每道菜都根据她的孕中期营养需求做的。父亲看着窗外的生态联动区,笑着说:“以前开车是‘各走各的’,现在开车是‘连家连乡’,车能帮着照顾宝宝,还能帮老乡卖玉米,这才是真的‘生态’,真的暖人心。”

夜色渐深,一家人回到合院的庭院。林凡把车停在门口,车钥匙一按,庭院的灯次第亮起,玉米苗的灌溉喷头轻轻洒水,客厅的电视自动打开播放胎教音乐。小电拿着迷你控制器,在玉米苗旁跑来跑去:“车管家,开灯!车管家,浇水!”苏晚晴靠在林凡怀里,感受着胎动,看着眼前的一切——青瓦下的灯光、湿润的玉米苗、小电的笑声,还有远处老乡家传来的狗吠。

“你守的从来不是资本,是‘家’与‘乡’的温度。”苏晚晴轻声说,手指划过林凡的掌心,“不管是玉米地的苗,还是车里的管家,你都在让‘团圆’和‘踏实’,变得触手可及。”

林凡握紧她的手,看向庭院里的玉米苗——叶子上的水珠在灯光下闪着光,像无数个小小的希望。他心里清楚,智能车生态的资本博弈比任何行业都复杂,但只要守住“用生态连接家与乡,用科技温暖每颗心”的初心,再狠的“智车生态局”,也抵不过车与家的默契联动,抵不过家人眼里的笑意,抵不过小电手里那台小小的控制器——毕竟,所有脱离“科创要连家,产业要连乡”的套路,最终都只会输给生态里的牵挂,输给万家灯火的璀璨,输给对未来的满心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