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云南中部,滇中群山的中间,有着一片又深又大的淡水湖——抚仙湖。它的湖水清澈见底,能见度可达 10 米以上。
“抚仙湖” 这个名字,源于一段缥缈的传说,是因为一段缥缈的传说。然而,那“仙”字背后,却是我们凡人无法承受的代价。
这一切的开始,都要从那个名为“俞元”的古城说起。
“俞元” 古城一开始建立是在西汉,那时候算得上是当时滇中地区的大县。
那会儿的俞元城就挨着抚仙湖,城里商铺摆着青铜器皿和丝绸,渔民早出晚归的铜铃声能飘很远,热闹得很。可到大约两晋南北朝时期,这座古城突然就 “消失” 了。唐以后,在史书里再也没有了它的踪影,连具体位置都成了谜。
关于俞元城具体是怎么没的,《澄江县志》的杂记里记录了两种完全不一样的说法。
第一种说法是 “自然沉降说”。
说是西晋时期的一个晚上,抚仙湖边突然传来轰隆巨响。
当时有个叫李老汉的渔民正在湖边补渔网。他眼睁睁看着湖面起了个诡异的漩涡,清水瞬间变得浑浊,岸边的树都斜着往水里倒。李老汉吓得抱着头撩脚就往反方向跑,愣是没敢回头看一眼。
等天亮了,感觉动静没了,他试探着往湖这方走。等他回到近处,再一看,好家伙,整座城没了!原地就剩下一片望不到边的湖水。
更玄乎的是,后来有渔民在天气好的时候划船经过湖心,说自己隐隐约约听见水底下传来铜铃声,还有鸡鸣狗叫,似乎那座城和城里的人都还在水底下“活”着。
第二种是 “神灵惩罚说”,听着有点像是为了劝人做好事的故事。
传说到了南朝的时候,俞元城的人慢慢变了。街坊邻居为了一点钱就吵架、动手,当官的也不干活,净想着占老百姓的便宜。
有个开酒馆的张掌柜,为了多赚钱,往酒里兑水,有个老人来跟他理论,还被他又骂又打,县丞更过分,直接抢渔民捕的鱼,逼得好多人没办法,只能背着行李离开俞元城。
有一天,湖边来了个白胡子老道,穿得破破烂烂的,挨家挨户劝大家:“别再贪心了,好好做人,不然要遭报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