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3章 湖南鬼崽岭——石俑的千年传说(完)

还有个更邪乎的说法,说晚上酉时以后,不能靠近鬼崽井。有村民早年贪凉,傍晚的时候坐在井边的柳树下乘凉,结果迷迷糊糊中听到井里传来 “哗啦哗啦” 的声音,像是有人在井里洗澡。

他睁开眼一看,井水面上居然有好多人影在晃动,像是 “鬼崽崽” 们在井里玩水。他吓得赶紧跑回了家,从此再也不敢晚上去井边。

从那以后,村民们对“鬼崽崽”更是又怕又敬,既怕晚上遇到“阴兵”,又感激它们保佑井水不干。这种复杂的感情,也让鬼崽岭的传说更加耐人寻味。

每年过节的时候,村民们都会带着供品去鬼崽岭祭拜,烧点纸钱,磕几个头,祈求“鬼崽崽”保佑村里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家人平安。

而“鬼崽井”也成了村里的“圣井”,没人敢往井里扔垃圾,也没人敢在井边大声喧哗,生怕得罪了“鬼崽崽”,失去这口“保命井”。

随着时间的推移,鬼崽岭的传说越传越远,不仅周边村子知道,连外地的人都听说了,慢慢就吸引了考古专家的注意。

上世纪八十年代,湖南省考古研究所的专家们第一次来到鬼崽岭,一看到满地的石俑,直接惊呆了。这数量、这造型、这年代跨度,简直是考古界的“意外之喜”,比发现一座古墓还让人兴奋。

专家们带着专业设备,在鬼崽岭驻扎了下来,开始了为期几个月的考古发掘和研究。他们对着石俑仔细观察,测量尺寸、记录造型、分析材质,还对部分石俑进行了年代检测。经过一系列的研究,专家们得出了不少震惊学界的结论。

这些石俑并非同一时期的产物,而是跨越了数千年,大致能分为三个时期:五千年前的史前期、秦汉魏晋期、唐宋元期。

也就是说,从远古时期开始,就有人在这儿雕刻石俑了,一代传一代,越刻越多,最后形成了现在的规模。

而且不同时期的石俑,风格也不一样。史前期的石俑最简陋,就是用石头简单刻几道线,勉强看出人形,没有五官,也没有装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