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绍心中感慨,这就是真正的学者,在自身性命难保之时,心心念念的仍是文化的传承。他上前一步,郑重道:“蔡公放心,典籍要救,人更要救!请蔡公即刻随我离开这是非之地!”
“可是这些书……”蔡邕看着满屋的典籍,满脸不舍。
“颜良、文丑!带人协助蔡公,尽可能多地抢救重要典籍,装车运走!”袁绍下令,随即又对蔡邕道,“蔡公,宫城将有大变,董卓虎狼之师将至,您留在此地,必遭不测!随我出宫,方能保全有用之身,以继绝学!”
蔡邕并非迂腐之人,深知袁绍所言非虚,看着眼前混乱的局势,终于长叹一声:“罢了,罢了!就依本初之言!”
救下蔡邕,袁绍马不停蹄,又赶往兰台。他的目标明确——抢救国家档案、地图、户籍册等机密文书。这些东西在乱世中,其战略价值不亚于千军万马。
在兰台,他们遭遇了小股宦官残余的抵抗,但在颜良文丑的锋芒下,迅速被肃清。袁绍亲自监督,命士兵将最重要的图籍档案装箱封存,准备运走。
小主,
“主公,发现一人,被锁于库房之内!”一名亲兵来报。
袁绍心中一动,快步走去。打开库房,只见一个衣衫褴褛、遍体鳞伤的中年官员被铁链锁在柱子上,虽然虚弱,眼神却依旧倔强。
“你是……黄门侍郎荀攸?”袁绍辨认片刻,惊讶道。荀攸,字公达,颍川荀氏英才,历史上曹操的重要谋士,“十二奇策”的缔造者。此时他因与何进、郑泰等人密谋诛杀宦官事泄,被张让关押。
荀攸艰难地抬起头,看着袁绍:“可是袁司隶?”
“正是袁绍!”袁绍亲自挥剑斩断铁链,将他扶起,“公达受苦了!可愿随我离开,共图大事?”
荀攸看着袁绍,又看了看他身后正在抢救图籍的士兵,眼中闪过一丝异彩,挣扎着行礼:“攸……愿追随明公!”
接连救下蔡邕、荀攸,并获得大量珍贵图籍,袁绍心中稍定。但他知道,还有最关键的一处必须去——太医署。
太医署位于皇宫西北角,相对偏僻。当袁绍率队赶到时,这里同样一片狼藉,药柜被打翻,草药撒了一地,几个太医和学徒瑟缩在角落,惊恐地看着闯入的军队。
“华佗先生何在?张机张仲景可在?”袁绍环视四周,高声问道。
人群中,一个身着布衣、面容清癯、眼神澄澈的老者站起身,不卑不亢地行礼:“老朽华佗,见过将军。不知将军寻我等医者,所为何事?”他身旁,一个气质儒雅、面带忧色的中年文士也站了起来,正是时任长沙太守但因公在京的张机(仲景)。
袁绍心中大喜,这两位可是这个时代医学的巅峰!华佗精于外科,麻沸散、五禽戏名传后世;张仲景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未来将着成《伤寒杂病论》,成为医圣。在乱世中,顶尖的医者价值无可估量,不仅能救治将士,更能收揽民心。
袁绍收敛杀气,郑重还礼:“华先生,张太守,宫中大乱,董卓即将入城。董卓暴虐,视人命如草芥,必不容二位这等仁心仁术、不慕权势之士。绍特来请二位随我出宫,暂避凶锋,也好保全医术,救济天下苍生!”
华佗与张仲景对视一眼,都看到对方眼中的惊讶与感动。他们只是医者,在这等皇权倾轧、兵灾连结的时刻,何曾想过会有一位声名显赫的司隶校尉,亲自率兵来救?
华佗叹道:“将军拳拳之心,老朽感佩。只是这署中还有诸多病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