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绍不惊反喜,知道这是田丰在考校自己,也是展现其才学的机会。他略一沉吟,便将自己的规划和盘托出:“元皓先生快人快语。绍以为,眼下大敌,非止董卓一人。公孙瓒踞幽州,骁勇而寡谋,乃肘腋之患;曹操据兖州,枭雄之姿,乃心腹之患。至于袁术、刘表等,或守户之犬,或坐谈客耳,暂不足虑。故而,下一步,绍欲北和公孙(或至少稳住),南联曹操(虚与委蛇),西望洛阳,静待董卓之变。待时机成熟,先定河北,再图中原!”
田丰听罢,眼中精光闪烁,抚掌道:“明公所见,与丰暗合!然,丰有三策,可助明公!”
“先生请讲!”袁绍身体前倾,极为专注。
“其一,对公孙瓒,当外示和好,内修战备。可遣一辩士,陈说利害,暂缓兵戈,使我军能专心整合内部,积攒实力。此乃‘缓兵之计’。”
“其二,对黑山张燕,剿抚并用。彼等盘踞太行,熟悉地利,剿之不易。可遣一能吏,许以官爵钱粮,分化瓦解,招抚其部分,孤立其死硬,则可渐除腹心之患。此乃‘釜底抽薪’。”
“其三,亦是关键,”田丰目光灼灼,“当广布恩信于天下,尤其对朝廷落魄公卿、关西流亡士人,多加接纳。明公可表奏天子(尽管被董卓控制),斥责董卓,声言勤王,将‘挟天子以令诸侯’之大义名分,抢先抓在手中!即便一时不能迎奉天子,亦需占据道德高地,使天下忠义之士,皆望邺城而影从!此乃‘正名之策’!”
田丰这三策,高瞻远瞩,精准地指出了未来战略的关键点,尤其是“正名之策”,与袁绍内心深处的想法不谋而合,甚至更为明晰!
袁绍闻言,豁然起身,激动地握住田丰的手:“元皓真乃吾之子房也!得先生相助,何愁大业不成!”他当即任命田丰为治中从事,与沮授一同参赞军机,地位仅次于荀攸。
田丰的正式加入,标志着袁绍的谋士团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智囊充盈,武将云集,地方归心。
是夜,袁绍在府中设宴,为新近投效的俊杰们接风。席间,文臣献策,武将请战,气氛热烈,一派蒸蒸日上之象。
袁绍举杯,环视麾下济济人才,胸中豪情激荡。
“诸君!”他朗声道,“今日之冀州,已非昨日之冀州!今日之袁绍,亦非昨日之袁绍!望诸君与绍同心协力,共铸伟业!他日功成,皆与诸君,共享太平!”
“愿为主公效死!”堂下回应之声响彻云霄。
俊杰来投,羽翼渐丰。袁绍望着堂下这片璀璨的星空,知道他已经攒足了资本,即将振翅高飞,在这乱世的天穹下,划出属于自己的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