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道归真境的玄妙,更在于“日用而不知”。林越的九龙真气,早已融入柴米油盐的琐碎里。
清晨,他在书房批阅赈灾文书,笔尖划过纸面时,墨迹里隐有龙气流转。那些字落在纸上,竟化作了带着温度的政令——发往灾区的粮车会避开泥泞的山路,因为龙气里藏着车夫的经验;拨付的药材会恰好补足疫区最缺的种类,因为气脉中带着郎中的诊案。下属惊叹于“大人料事如神”,却不知他只是让真气顺着文书的脉络,自然流淌出最贴合民心的答案。
午后,他去坊间巡查,见布庄老板与顾客为一尺布料争执。老板抱怨“进价涨了”,顾客念叨“日子紧巴”,林越驻足片刻,未说一句话,却见两人突然相视一笑——老板想起顾客昨日帮他拾过滚落的线轴,顾客念起老板曾赊给她的碎花布,争执化作一句“下次多送你半尺”“那我帮你吆喝两声”。这细微的转变里,是九龙真气悄悄勾连了两人心中的善意,比任何调解都有效。
有次,南方遭逢旱灾,地方官上书求援。林越在奏折上批复时,丹田内的龙气竟自发分出一道,顺着笔墨传入驿马的蹄声中。三日后,洛阳城的善堂前突然排起长队,百姓自发捐粮捐物,有老妪颤巍巍递出攒了半年的铜板,有富商打开粮仓任凭搬运——他们说不清为何突然想做这些,只觉得“该这么做”。这便是归真境的神通:无需号召,无需施压,只需让人心底的善念,顺着真气的脉络自然流淌,便会汇成江河。
四、龙气与人心:无需言说的默契
林越极少主动提及“九龙真气”或“领域”,因为在他看来,真正的合道归真,是“藏”。
那日,多年未见的旧友从江南来访,席间谈及当年同窗时光,感慨“世事变迁,人心易改”。林越笑着为他斟酒,酒液入杯时,泛起细密的泡沫,泡沫里竟映出两人年少时在书院偷摘梅子的画面——那是旧友心中最珍视的记忆。旧友愣住,随即释然一笑:“原来你都记得。”无需多言,九龙真气早已从对方的念想中读懂了“怀念”,便借这杯酒,送回了最温暖的回应。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而当有人心怀不轨,比如试图囤积居奇的粮商,或是散播谣言的讼棍,林越从不用真气惩戒。他只需在经过粮铺时,让龙气轻轻拂过掌柜的算盘,掌柜便会突然想起幼时饿肚子的滋味;他只需在听讼时,让笔尖的龙气沾染上百姓的怨声,讼棍便会在开口时舌头打结,不由自主说出实情。这不是“惩罚”,而是让对方的本心与行为相悖时,自感别扭,从而自发修正——归真境的真谛,从来不是“征服”,而是“唤醒”。
五、气脉同源:为何九龙真气能承载人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