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子在笔尖与书页的摩擦声中,悄然滑向那个决定无数人命运的六月。
南安辰履行着他的承诺,每天下午放学铃声一响,他便骑着自行车,和云舒一起并肩穿行。
穿过渐渐喧嚣的街道,准时出现在阿诚哥家那个温馨的修车铺里。
客厅桌上,阿诚媳妇总会提前准备好一些点心和水果。
一小时的补习时间,被高效地利用起来。
南安辰讲解题目思路清晰,语言简练,直击要害;
云舒全神贯注,努力消化着那些对她而言颇为艰涩的公式定理。
这短暂的相处时光,仿佛将时间拉回到了在南家后院小楼的日子。
偶尔,南安辰会留下来吃顿简单的晚饭。有糖豆子在,饭桌上的气氛也非常的热闹。
饭后,两人又会默契地回到云舒房间书桌前,继续攻克难题。
金普斯国际学校的学习氛围向来宽松,这里的学生都是豪门子弟,未来路径早已被家族规划好。
就算不学习,等毕业回去或大或小的继承家业就好。
老师对学生的要求也相对宽松,愿意学的倾囊相授,不愿学的也听之任之。
因此,像南安辰和云舒这样自觉拼尽全力的,反而显得有些“异类”。
由于长期将精力投入到高强度的散打训练中,云舒的文化课成绩确实受到了很大影响,已经滑落到了班级中下游。
面对密密麻麻的试卷和复杂的运算,她感到力不从心。
而南安辰对自己的成绩则有十足的把握,他早已将高中知识提前学完。
除了给云舒补课,就是忙于计算数据,这么长时间以来在计算机领域也达到了质的飞跃。
简单的程序编写、算法设计对他来说已是信手拈来,他的思维早已进入了更高级的数码世界。
南科大对于他来说,是势在必得。
如今,他全部的担忧和精力,都倾注在了如何将云舒的成绩在最后关头拉上来。
这半个月的朝夕相处,让两人之间因三年刻意疏远而产生的冰层融化了些许。
虽然依旧话不多,但那种紧绷的、刻意的冷漠渐渐被共同为目标奋斗的默契所取代。
偶尔,在讲解难题后,云舒恍然大悟时眼中闪烁的光彩,会让南安辰有瞬间的失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