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事儿传到生产队会上,张大山拍着桌子提新建议:往后评五好家庭,得看饭桌改善率!
谁家一个月能吃三顿细粮,就算先进!
队长吧嗒着旱烟锅子:这标准...实在?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实在!张大山脖子粗得像红肠,我家上回吃炒肉,娃他娘把油星子都泡饭吃了——这能不实在?
满屋子人哄笑。
杨靖没说话,悄悄在系统里兑了批共富米袋,米袋上印着勤劳持家,饭桌生香八个红字。
他把米袋塞给王念慈:趁黑发下去,别让人知道是我弄的。
月末总结那天,队部的大喇叭响得比往常都亮。
刘会计扶了扶眼镜,声音直打颤:全屯已有二十八户实现月食三顿细粮!
共富工坊三期扩股,报名的...五十户!
杨靖盯着系统提示——【家庭生活质量提升】达成,新解锁的村级共富指数评估体系闪着金光。
他连夜印了共富家庭幸福卡,第一栏写着:本月饭桌改善:□ 白米 □ 炒肉 □ 新菜。
小石头娘填卡那晚,杨靖恰好从她家路过。
窗纸上映着她的影子,正握着铅笔在框里打勾。
她小儿子扒着桌沿,鼻尖沾着饭粒:娘,下回能吃肉不?
小石头娘摸摸他的头,娘织的布,够换一头猪。
雪化得差不多了,冻土泛着湿意。
杨靖踩着泥往家走,远远望见老周家的烟囱——往常这时候早该冒炊烟了,今儿却安安静静的。
他站在路口望了会儿,搓了搓手往家走。
春夜的风里飘着若有若无的米香,可老周家的烟囱,还没动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