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北境烽火

北方狄患的警报,如同一道撕裂长空的霹雳,将晋国朝堂内外交困的僵局瞬间击碎。所有关于东齐、南楚、西秦的争论顷刻间变得次要,那来自苦寒之地的、铺天盖地的威胁,才是迫在眉睫、足以倾覆社稷的生死危机!

“赤狄大部联军?突破边塞?兵锋直指邢、卫?”晋襄公重复着军报上的话语,年轻的脸庞上血色尽褪,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邢、卫两国虽非晋土,却是晋国屏护中原的重要屏障,更是紧密的盟邦。若此二国被狄人攻破,则狄骑铁蹄将可肆意践踏晋国腹地,甚至威胁到刚刚稳定的郑、宋,届时烽烟遍地,晋国霸业根基将被动摇!

殿内一片死寂,方才还在为战略争执的重臣们,此刻面色无不凝重如铁。内斗的阴影在巨大的外部威胁面前,暂时被强行压下。

先轸率先打破沉默,他一步踏出,声音沉毅如金铁交鸣,瞬间稳住了即将慌乱的人心:“主公!狄人趁虚而入,其势虽大,然必是乌合之众,贪图财货子女,并无长远之谋。且其孤军深入,后勤补给艰难。此虽为大患,亦为大功!正当一举击之,既可解邢、卫之围,安盟邦之心,亦可彻底震慑北狄,保我北疆数十年太平!”

他的目光锐利地扫过狐偃、赵衰:“此时绝非犹豫之时!南楚、西秦、东齐皆可暂缓,唯北狄之患,必须即刻倾力扑灭!请主公授权,臣愿亲率大军北上,痛歼狄虏!”

狐偃此刻也再无异议,立刻附议:“先轸将军所言极是!北狄之祸,重于泰山。当速发兵!然国内空虚,南线防楚之军不可轻动,西境防秦之兵亦需留守。可调动之兵,恐有不足……”老成谋国的他,立刻想到了实际困难。

赵衰接口道:“可紧急征发国都附近及河东之地所有可用之兵,包括公族私属甲士。同时,传令邢、卫两国,务必死守待援!再遣快马,命驻守郑地之部队,分出一部精锐,星夜北调归建!”

晋襄公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镇定下来。他知道,此刻必须倚仗这些经验丰富的重臣。“准!一切军事调度,由先轸将军全权决断!狐偃舅父、赵衰大夫,负责粮草辎重征调、民夫动员,不得有误!举国上下,皆为先轸将军后盾!”

年轻的国君在危机面前,终于展现出了应有的决断力。晋国这台战争机器,再次以最高效率轰鸣起来。诏令飞驰,兵符调动,粮草汇集,整个绛都乃至晋国都笼罩在一片紧张而肃杀的备战气氛之中。

先轸不愧为当世名将,受命之后,雷厉风行。他并未等待所有部队集结完毕,深知兵贵神速。邢、卫两国每多坚守一刻,便多一分消耗,狄人多一分劫掠的时间。

他以栾枝为先锋,率轻车锐卒即刻出发,驰援最近的邢国。自己则亲统中军主力,随后开拔。同时,他传令给正在北上归建的原南线部队,命其不必来绛都会合,直接取道疾进,赶往卫国边境汇合。

大军出征那日,阴云低垂,寒风凛冽。晋襄公亲自送至城外,握住先轸的手:“将军,国之安危,社稷存续,尽托于卿矣!”

先轸甲胄在身,肃然行礼:“臣必竭尽全力,不负主公重托!狄虏不退,臣绝不南归!”言辞铿锵,掷地有声。

站在一旁的狐偃,看着先轸坚毅的背影和大军远去的烟尘,眼中闪过一丝极其复杂的情绪。那其中有对国家危难的忧虑,有对先轸能力的信赖,但或许,还有一丝难以言喻的、更深层的忌惮——此人能力太强,威望太高,此番若再获全胜,其势将何以制衡?但这念头只是一闪而过,旋即被更大的忧虑淹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