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涟漪汹涌(公元前592年 春 - 夏)

范蠡投下的经济巨石,所激起的涟漪远超任何人的预期,包括他自己。这场无形之战的影响,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方式,渗透到各国的肌体深处,搅动起潜藏的暗流与新的风暴。

郢都,章华台。楚庄王熊侣将那卷记载着淮北粮价飞涨、民情汹汹的竹简重重掷于殿下,玉璧相击,发出令人心惊的脆响。这位三年不鸣、一鸣惊人的霸主,此刻脸上再无平日的豪迈与从容,取而代之的是被触及逆鳞后的震怒。

“米珠薪桂!淮北之粮,价高竟至去岁三倍!寡人的士卒在前线枕戈待旦,腹中饥馑如何御敌?寡人的子民在后方嗷嗷待哺,仓廪空虚何以安生?!”他的声音如同沉雷,在大殿中回荡,“令尹!这便是你为寡人治理的楚国?竟让区区奸商玩弄于股掌之上!”

令尹孙叔敖出列,深深一躬,清癯的脸上带着疲惫与凝重:“臣万死!此事绝非寻常商贾牟利,其组织之严密,时机之精准,资金之雄厚,必是某国精心策划,意在扰乱我楚国腹地,动摇我军心民基。臣已严令各地彻查,并急调江汉之粮东运平粜。然……恐慌已成,非旦夕可解。”

“某国?”庄王目光锐利如鹰,“齐?晋?还是那刚刚吞吴、喘息未定的越国?”

“臣以为,齐国嫌疑最重。”孙叔敖冷静分析,“其一,有能力组织如此大规模商业行动者,非富庶之齐莫属。其二,越国新霸,然其国力耗损严重,勾践正忙于消化吴地、镇压叛乱,且其长于阴谋诡计,却未必有此经济远见与手段。其三,晋国赵朔虽有雄才,然其国内卿族掣肘,河东旱情亦需分心应对,难以全力对我发动此等‘商战’。唯有齐国,坐享渔盐之利,国库充盈,且近年来与那神秘巨贾‘鸱夷子皮’过往甚密,此人背景成谜,手段通天,或为此事关键。”

庄王踱步至殿前,望着窗外渐绿的春色,眼神冰冷:“好一个‘商战无形’!比干戈更毒!既然他们以粮为兵,那我楚国便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他猛地转身,下令道:“传寡人令!第一,即刻实行‘榷粮制’,淮北及边境重要粮市,由官府统一管控,严禁私商大规模囤积贩运,违者重罚!第二,开放云梦泽部分禁苑,许民渔猎采集,以补粮缺。第三,加快与巴蜀的秘道联系,设法从西面购入粮食,以作补充。第四……”他顿了顿,眼中闪过一丝厉色,“查!给寡人彻底地查!凡是与那‘鸱夷子皮’有牵连的商队、货栈,在楚国境内一律严加监控,必要时,可动用非常手段!寡人要看看,这躲在暗处的老鼠,能藏到几时!”

孙叔敖躬身领命:“大王英明!此外,臣以为,我楚国亦不能仅被动应对。齐国赖以富强者,乃盐铁。我可遣细作潜入齐境,散播谣言,言其海盐有毒,或煽动其铁矿工匠逃亡,虽不能伤其根本,亦可扰其心神,使其知我楚国非可任人拿捏之辈。”

庄王颔首:“准!此事由你全权负责。记住,要快,要狠!寡人不能让前线将士饿着肚子为楚国开疆拓土!”

姑苏城,昔日吴王的宫室如今更添几分越地的蛮悍与压抑。勾践看着文种死后由他亲自接手的国库账册,眉头拧成了一个死结。账面上,灭吴所获的巨额财富正在飞速消失,如同流水渗入干涸的土地,而换回的,仅仅是勉强维持庞大军备和安抚吴越贵族的粮食与青铜。

“齐人……这是在吸寡人的血,剜寡人的肉!”勾践的声音低沉而沙哑,带着毒蛇般的嘶鸣。他抬起头,看向下首的丁固和司马石买,“国内情况如何?”

丁固面露难色:“回大王,吴地旧贵表面臣服,私下却因我加重赋税、征发劳役而怨声载道。近日来,已发生数起小规模抗税事件。若粮价再涨,恐生大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