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暗流奔涌 (公元前586年 冬 - 公元前585年 春)

尽管宫内暖炉烧得正旺,楚庄王熊侣却感到一丝寒意。他凭栏远眺,窗外是铅灰色的天空和略显萧索的宫苑。大陵之盟,在他心中始终是一根刺。并非不能接受暂时的妥协,而是无法容忍楚国霸业竟因东南蛮越的牵制而束手束脚。

令尹孙叔敖坐在下首,面色疲惫,显然刚从繁重的善后事务中脱身。“大王,江东受损城邑已开始赈济重建,阵亡将士抚恤也已下发。只是……昭关落入越人之手,如同在我东部咽喉钉入一颗毒钉,长期来看,遗祸无穷。”

楚庄王冷哼一声,转过身来,眼中锐光一闪:“寡人岂不知?勾践老贼,狡诈如狐,凶残如狼。此番让他得了便宜,他日必成心腹大患!然则……”他语气一顿,带着几分无奈与愤懑,“晋国赵朔,在西河练兵,虎视眈眈。若我倾力东向,与越死斗,赵朔必引兵南下,直逼方城!届时我楚国两面受敌,危矣!”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他走到案前,摊开一份来自北方的密报。“赵朔在新绛朝议,定下三步之策,欲图郑国。其势汹汹,其心昭昭啊。”

孙叔敖接过密报细看,眉头紧锁:“晋人此举,正在意料之中。郑国若倒向晋国,则宋、卫等国必然望风而降,我楚国经营多年的中原格局,将毁于一旦。”

“所以,越人之患,可暂缓;晋人之逼,不可不防!”楚庄王猛地一拍案几,决然道,“令尹,即刻传令:第一,加强方城、叶邑等北部边境防务,增派兵力,严防死守!第二,遣使入郑,携带重礼,务必稳住郑国!告诉郑君,寡人绝不会放弃中原盟友,楚晋若战,楚兵旦夕可至!第三,”他眼中闪过一丝狠厉,“秘密联络秦国,告知其晋国重心东移,西河空虚,乃其报西河战败之仇的良机!即便秦国无力大举东进,能牵制晋国部分兵力,亦是好的!”

“大王英明。”孙叔敖领命,随即又道,“那越国那边……”

“勾践……”楚庄王咀嚼着这个名字,眼神冰冷,“他此刻想必正忙于消化昭关,稳固新得之地。他不会轻易西进,但也不会放松警惕。传令给王子侧和沈尹戌,江东防务不得松懈,同时,多派细作,渗透越国,尤其是其都城会稽和昭关!寡人要知晓勾践的一举一动!待寡人解决了北方的麻烦,必亲提大军,踏平会稽,雪此大辱!”

楚国的战略重心,被迫北移。与越国的仇恨被暂时压下,转化为更深沉的积怨和更长远的谋划。楚庄王如同一头受伤的雄狮,一面舔舐伤口,一面紧紧盯着北方的老对手,等待着反击的时刻。

越国,会稽,王宫深处。

地底密室内,灯火幽暗,映照着越王勾践阴鸷的面容。他面前摆着两样东西:一份是“大陵之盟”的盟书副本,另一份,则是来自楚国江东的详细地图,上面标注着越军新控制的昭关及周边区域。

“寡人得了昭关,却未能尽收江东膏腴之地,更未能重创楚军主力……此盟,实为不得已之苟且!”勾践的声音沙哑,带着深深的不甘。他梦想中的是如灭吴一般摧枯拉朽,而非这般斤斤计较的边界划分。

大夫曳庸站在一旁,小心翼翼地道:“大王,能兵不血刃拿下昭关天险,已是大胜。楚国毕竟是大国,底蕴深厚,能逼其签订城下之盟,天下震动。我越国声威,已非昔日可比。”

“声威?”勾践嗤笑一声,“声威需铁与血来维系!楚国如今视我如眼中钉,肉中刺,他日必来报复。晋国虽看似盟友,实则只想利用我牵制楚国。天下诸侯,又有几人真将我越国放在眼中?”

他站起身,走到地图前,手指用力点在昭关上:“此地,乃我越国西进之基石,亦是防御楚国的屏障。必须将其经营得固若金汤!文种昔日所定‘劝农桑、实仓廪’之策,在江东新地,更需严格执行!将国内部分人口迁徙至昭关左近,屯田戍守!另,加紧训练水师,控制大江下游水道!”

“臣已安排下去。”曳庸应道,“只是……迁徙人口,国内怨言颇多;训练水师,耗费巨大,国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