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城下之盟 (公元前585年 秋)

这一手高明至极。公子去疾在郑国素有贤名,释放并重用他,不仅能有效安抚郑国遗民,化解抵触情绪,更能向中原其他诸侯展示晋国的“宽宏大量”与“求贤若渴”。公子去疾经历此番大变,心灰意冷之余,也为保全宗族和郑民计,最终接受了赵朔的邀请,出面协助稳定局势。

其次,赵朔颁布了一系列安民告示。宣布减免郑地当年赋税,废除郑国部分苛法,严令晋军不得扰民、不得劫掠,违令者斩。同时,他从晋国调来粮种,分发予因战乱耽误农时的郑国百姓,助其恢复生产。

再者,他着手整顿郑地防务。利用郑国原有的城防体系,增派晋军驻守,尤其是加强了对南部边境,面对楚国方向的防御。他命令将缴获的郑国军械,择优装备新附的郑地守军,并抽调部分郑国青壮,编入晋国边防部队,以郑人守郑土,既节省兵力,又能一定程度上收拢人心。

赵朔的这一系列举措,恩威并施,务实高效,迅速平息了郑地初附后的动荡苗头,开始将这片新占领的土地,逐步转化为晋国挺进中原的稳固基石。

新郑陷落,郑国灭亡的消息传开,天下震动。

楚国郢都,章华台内一片死寂。楚庄王面无表情,但紧握的拳头上青筋暴起。他预料到了郑国的结局,但当它真正发生时,那种霸业受挫的无力感和愤怒依旧灼烧着他的内心。他拒绝了所有臣子的觐见,独自在殿内待了整整一日。

次日,楚王令颁下:全国进入戒严状态,征发更多士卒,加强方城、叶邑乃至东部昭关方向的防御。同时,再次遣使赴秦,以更优惠的条件,催促秦国在东线对晋国施加压力。楚庄王知道,与晋国的全面对抗已经不可避免,他必须为即将到来的更大风暴做好准备。而对于东南的越国,他下达了最严厉的指令:“增兵江东,严密监视勾践一举一动,若其有异动,不惜代价,坚决反击!”

与此同时,越国会稽,王宫深处。

勾践抚摸着案上新得的密报,脸上露出了毒蛇般的冷笑。“郑国已亡,晋楚之间,再无缓冲。熊侣老儿,此刻怕是如坐针毡了吧?”

大夫曳庸道:“大王,晋国新得郑地,需时间消化。楚国注意力被晋国吸引,此乃我越国西进的天赐良机!是否立刻出兵,再夺楚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