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闭上眼,仿佛在努力集中精神,眉头因“费力思索”而紧锁,脸上适时地流露出混杂着痛苦和困惑的神情。
“娘……我……”他声音沙哑,语速缓慢,“我……认得您……也隐约记得……这里是府里……我自己的院子……可是……”他猛地睁开眼,看向四周,眼神里刻意带上了一丝真实的慌乱(这慌乱半是真半是假),“可是……我是怎么回来的?之前……之前发生了什么事?我好像……和哥哥们在一起……在边关?有马……有厮杀声……然后……然后就一片漆黑了……”
他断断续续地说着,语句零碎,逻辑模糊,完全符合一个脑部受创、记忆混乱之人的表现。他精准地提到了“边关”、“哥哥们”、“厮杀”这些关键词,显示他并非全然遗忘,但又巧妙地避开了具体的细节,尤其是导致他重伤的那场伏击战的核心信息。
佘太君静静地听着,脸上看不出信或不信,只是那握着帕子的手,指节微微有些发白。半晌,她轻轻拍了拍他的手背,语气恢复了平静:“记不清便先不要强行去想了。御医也说过,颅脑受损,是有可能导致记忆暂失的。你能醒来,比什么都重要。至于发生了何事……”她顿了顿,眼中闪过一丝冷冽的寒光,“是辽狗的游骑小队,在巡逻路上伏击了你们。你为了护着你三哥,被贼子暗算,坠马伤到了头。”
辽狗游骑……伏击……
这两个词像冰冷的针,刺入杨延昭(林枫)的脑海。属于历史学者的那部分意识立刻开始飞速运转。时间、地点、人物……与史料中记载的杨家将早期遭遇隐隐吻合。但林枫比谁都清楚,历史的表象之下,往往潜藏着更深的暗流。一次普通的边境巡逻,遭遇的恰好是“精锐”的辽军小队?这背后,真的只是偶然吗?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但他此刻什么也不能说,什么也不能问。他只能扮演好一个刚刚醒来、记忆混乱的伤患。
“三哥……他没事吧?”他顺着佘太君的话,流露出恰当的关切。这是杨延昭应有的反应。
“他没事,只是些皮外伤,当时若不是你……”佘太君的话没有说完,但那份后怕与欣慰交织的情绪,杨延昭感受到了。
就在这时,门外传来一阵略显急促却刻意放轻的脚步声,伴随着环佩轻响。一个身着淡紫色衣裙、云鬓微松,面容清丽姣好的年轻女子出现在门口,她一手扶着门框,胸口微微起伏,显然是匆匆赶来。当她看到靠在床头、已然苏醒的杨延昭时,那双明媚的眼眸中瞬间涌上了水光,是惊喜,是担忧,更是一种如释重负。
“郡主,您慢些。”春桃在她身后小声提醒。
柴郡主。杨延昭(林枫)的“妻子”。记忆碎片中,这是一个温婉娴静、知书达理的女子,是后周皇室后裔,与杨家的联姻也带着一丝政治意味。但此刻,看着她那毫不掩饰的关切眼神,杨延昭心中升起一丝复杂的情绪。这不再是史书上一个冰冷的名字或符号,而是一个活生生的、为他忧心如焚的妻子。
“夫君……”柴婉儿快步走到床前,声音带着一丝颤抖,她先向佘太君行了一礼,“母亲。”得到佘太君微微颔首后,她才将目光完全投向杨延昭,仔细地打量着他的脸色,眼中是满满的心疼,“你……你可算醒了,感觉如何?头还疼得厉害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