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馆猎杀的战果,如同一声平地惊雷,瞬间传遍了整个河北战线,乃至汴京城!
三千辽军先锋精锐,被杨延昭以区区千余兵力,近乎全歼!更令人震撼的是,战场上留下了数个巨大的焦黑坑洞和残破的尸骸,幸存的辽军俘虏精神恍惚,语无伦次地描述着“宋军引动天雷”、“火光一闪,人马俱碎”的恐怖场景。
“天雷”?“妖术”?
无论真相如何,杨延昭这个名字,已然被蒙上了一层神秘而强大的色彩。他以一场不可思议的胜利,硬生生将耶律休哥西进的铁蹄,钉死在了君子馆前,为濒临崩溃的河北西路防线,赢得了最宝贵的喘息之机。
溃散的军心,如同久旱逢甘霖,瞬间稳固,甚至变得更加炽热!西路宋军上下,此刻对那位“重伤”后还能打出如此神仙仗的杨都部署,充满了近乎狂热的崇拜与信服。连带着,整个大宋北疆的士气,都为之一振!
消息传回汴京,朝野轰动!
紫宸殿内,连日来因岐沟关惨败而愁云惨淡的气氛,被这股突如其来的捷报冲散了不少。尽管仍有文臣对那“天雷”之说嗤之以鼻,认为是无稽之谈,或是杨延昭故弄玄虚,但无可否认的是,他打赢了,而且是一场足以影响战略态势的大胜!
寇准当庭慷慨陈词,盛赞杨延昭“忠勇智略,冠绝三军”,“于国难之际,挽狂澜于既倒,实乃国之柱石”!他力主朝廷应重重嘉奖,并赋予其更大权柄,总揽河北抗辽事宜。
这一次,即便是潘美的旧党,也不敢再轻易出言诋毁。毕竟,实打实的军功摆在那里,谁能否认?
深宫之中,宋太宗赵光义手持捷报,反复观看,脸上神色变幻不定。有欣喜,有震惊,更有一丝难以言喻的复杂。杨延昭的崛起太快,太耀眼,其手段也太过……超出常理。那所谓的“天雷”,究竟是什么?若真有其物,掌握在这样一个年轻气盛、又与潘美(某种程度上也与他这个皇帝)有隙的将领手中,是福是祸?
但眼下,北疆危局容不得他多想。耶律休哥主力犹在,东路门户洞开,放眼满朝文武,除了这个刚刚创造了奇迹的杨延昭,还有谁能稳住局面?
权衡再三,赵光义终于下定了决心。
一道规格空前的圣旨,自汴京发出,一路疾驰,送往北疆:
“制曰: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郑州刺史、北面行营都部署杨延昭,忠贞体国,智勇双全。于国家危难之际,临危受命,力挽狂澜,先挫耶律斜轸于黑松口,再破耶律休哥于君子馆,斩获甚众,扬我国威,功莫大焉!朕心甚慰!
特晋杨延昭为检校太保、河北东西路宣抚使、兼判定州军州事,总揽河北诸路军政,便宜行事,节度诸将,专征伐之权!望卿砥砺前行,早靖边患,不负朕望!钦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