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赵恒接下来的话,却让寇准心中一沉。

“至于北面沿边都巡检一职,关系重大,需得老成持重之人担当。朕意,由殿前都指挥使、忠武军节度使高琼前往接任,并携工部、军器监匠作,协助杨延昭,将那‘震天雷’等一应火器,妥善监造,纳入官制。”

高琼,亦是宿将,但资历更老,与汴梁中枢关系更为密切,由他接任北面沿边都巡检,分明是要分杨延昭的兵权!而派遣工部匠作“协助”制造火器,实为接管监控之意!

“陛下!此举恐……”寇准急道。

“寇卿不必多言,朕意已决。”赵恒打断了寇准,语气不容置疑,“杨延昭乃国之栋梁,朕深知之。然朝廷体制,不可轻废。高琼老成谋国,前往北疆,正可助杨延昭一臂之力,稳定大局。此事,便这么定了。”

圣旨很快便明发天下。

当这封看似褒奖、实则暗含制衡与分权的诏书抵达定州(杨延昭新的驻节地)时,宣旨太监念得抑扬顿挫,随行官员与当地属官纷纷向杨延昭道贺。检校太保、节度使、知州,这一连串头衔,足以光耀门楣,显赫一时。

杨延昭面色平静,甚至带着一丝恰到好处的感激,恭敬地叩首接旨,安排香案,款待天使,一切礼仪周到,无可挑剔。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然而,当夜深人静,独自一人在书房时,他看着那卷黄绫圣旨,久久沉默。烛火跳跃,映照着他棱角分明的脸庞,那双洞察战场先机的眼眸中,此刻却深藏着难以言喻的复杂情绪。

“六哥,朝廷这是什么意思?”七郎杨延嗣性子最直,忍不住愤愤道,“又是升官,又是派高琼来分权,还要把咱们的震天雷交出去?这分明是信不过我们!”

杨延光叹了口气,拍了拍七郎的肩膀:“七弟,慎言。雷霆雨露,俱是君恩。朝廷……自有朝廷的考量。”他看向杨延昭,眼中带着担忧,“六郎,接下来我们该如何应对?”

焦赞、杨洪等核心将领也都在座,目光齐刷刷地看向杨延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