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大宋皇宫,紫宸殿。
今日是大朝会,文武百官依品秩肃立,气氛庄严肃穆。官家赵恒端坐龙椅之上,冕旒垂面,看不清具体神色,但那股无形的帝王威压,笼罩着整个大殿。
今日朝会,有两件引人注目之事:一是辽国贺正旦使团正式觐见;二是新任枢密副使杨延昭,首次陛见。
辽国使臣身着契丹官服,昂首阔步上殿,依礼呈上国书贺礼,说了一番冠冕堂皇的客套话。整个过程并无异样。然而,敏锐如寇准等人,却能察觉到那辽使眼神深处,似乎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诡谲。
辽使退下后,殿头官高唱:“宣,枢密副使杨延昭,上殿觐见——!”
一时间,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向了殿门方向。只见杨延昭身着紫色枢密副使官袍,神色平静,步履沉稳,一步步走入这象征着大宋最高权力核心的紫宸殿。他虽未着甲胄,但那股久经沙场、尸山血海中凝练出的凛冽气息,依旧让许多文官感到一阵无形的压迫。
“臣,杨延昭,叩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杨延昭行至御阶之下,依礼参拜,声音清朗,不卑不亢。
“杨爱卿平身。”赵恒的声音从冕旒后传来,听不出喜怒。
杨延昭谢恩起身,垂首肃立。
按照惯例,新任高官首次陛见,皇帝会有所垂询,以示恩宠。然而,赵恒却并未立刻开口,殿内陷入了一种微妙的沉寂。这种沉寂,让所有人都感到了一丝不寻常。
王钦若站在文官班首,嘴角勾起一丝几不可察的冷笑,他知道,好戏即将开场。
果然,就在这沉寂之中,刚刚退到一旁的辽国正使,突然再次出列,脸上带着一种“恍然大悟”和“义愤填膺”的表情,用生硬的汉话高声道:
“大宋皇帝陛下!外臣方才忽然想起一事,事关两国邦交,不敢隐瞒!我朝枢密副使萧大人,前日清理文书时,偶然发现数封……疑似贵国杨延昭将军,与我朝官员往来的密信!信中言辞,多有……多有悖逆不臣、勾结外邦之语!萧大人不敢擅专,特命外臣,务必将此信呈递陛下御览,以辨真伪,澄清是非!”
此言一出,满殿哗然!
通敌?!杨延昭通敌?!
所有人的目光瞬间再次聚焦到杨延昭身上,充满了震惊、怀疑、以及幸灾乐祸。寇准脸色剧变,暗道一声“来了!”;而不少官员则露出“果然如此”的神情。
赵恒的身体微微前倾,冕旒晃动,声音带着一丝压抑的震惊与怒意:“哦?竟有此事?信在何处?”
辽使双手捧上一个精致的木匣:“密信在此,请陛下过目!”
内侍上前,接过木匣,恭敬地呈送到御案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