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九章 烽火连天
杨延训率领的两万“东进”兵团,高举“杨”字帅旗,一路旌旗招展,鼓号喧天,毫不掩饰行踪,大张旗鼓地向着幽州东侧的蓟州方向挺进。这支队伍里,五千“掠火骑”一人双马,奔腾起来烟尘滚滚,步卒队伍严整,辎重车辆连绵,刻意营造出的声势,远超过两万兵马应有的规模。消息如同长了翅膀,迅速传遍了宋辽边境,自然也第一时间送到了南京析津府的耶律隆庆案头。
“杨延昭主力东进,意图攻我蓟州、檀州,威胁南京侧背?”
耶律隆庆身披貂裘,站在暖阁的巨大沙盘前,眉头紧锁。他年约五旬,面容粗犷,眼神锐利如鹰,额间一道深深的刀疤更添几分煞气。他绝不相信杨延昭会如此轻易地将主力调离定州核心区域,这不符合用兵常理,更不符合他对杨延昭其人的判断。
“南人狡诈,此必是疑兵之计!”一名麾下将领嚷道,“大王,我军西线攻势已如箭在弦,岂能因南人这点小伎俩而动摇?当按原计划,猛攻雁门!”
另一名较为持重的老臣则忧心道:“大王,不可不防啊。若是杨延昭行险,真以主力东击,蓟州、檀州兵力空虚,恐难久守。一旦东部有失,南京震动,我军后路堪忧啊!”
耶律隆庆盯着沙盘上代表宋军东进兵团的标记,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他苦心营造西线主攻的态势,调动了国内大量精锐,眼看就要发动,此刻若因东线可能的威胁而动摇,不仅前功尽弃,更会挫伤军心士气。但杨延昭……这个名字本身就代表着变数和威胁。白豹川之败,犹在眼前。
“探!再探!”耶律隆庆沉声道,“加派十倍探马,我要知道东来的这支宋军,到底是不是杨延昭本人统领,到底有多少真实兵力!西线攻势……暂缓三日!”
他最终还是选择了谨慎。面对杨延昭,他不敢有丝毫大意。这三日的暂缓,是为了确认东线的虚实,却也无形中给了雁门关守军更加宝贵的备战时间。
然而,杨延训的表演极为逼真。他率军抵达蓟州外围后,并不急于攻城,而是派出“掠火骑”四处扫荡,清除辽军哨探,包围小型堡寨,摆出一副步步为营、围点打援的架势。甚至故意让几队“掠火骑”打着杨延昭的仪仗,在辽军视野内耀武扬威。被抓获的辽军斥候,在严刑拷打下,也“如实”招供(实为杨延训安排的误导),声称亲眼见到了杨太师的帅旗和金盔。
真假难辨的情报不断传回,耶律隆庆的疑虑在加深。就在这时,一个更坏的消息传来——宋军东进兵团开始打造攻城器械,并对蓟州外围的几个重要据点发起了试探性攻击,攻势颇为凌厉!
“难道杨延昭真敢倾巢而出,赌我西线不敢全力进攻?”耶律隆庆有些动摇了。东部是他的软肋,一旦被突破,后果不堪设想。
就在耶律隆庆犹豫不决,西线辽军主力引而不发的这三日里,雁门关的守军争分夺秒地加固城防,囤积滚木擂石,部署弩炮。来自真定府和杨延浦协调的部分援军与守城器械也陆续抵达,关隘的防御力量得到了显着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