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八章 无声惊雷
西线战事的尘埃暂时落定,横山地区迎来了短暂而宝贵的平静。石普与李士彬遵照杨延昭的将令,不再寻求大规模进攻,转而致力于巩固新控制的区域,修缮堡寨,抚慰蕃部,将占领的土地真正消化吸收。杨延训率领的“掠火骑”也在西夏后方又活动了半月,将野利遇乞派出的追兵拖得筋疲力尽,并再次成功袭击了一支辎重队后,才如同幽灵般悄然撤回宋境,返回定州休整。
西线的捷报和杨延训部的凯旋,为北疆带来了久违的振奋。将士们士气高昂,定州城内也多了几分轻松的气息。然而,端坐于节度使府内的杨延昭,眉宇间的凝重却未曾散去,反而随着北方辽国方向的异常平静而愈发深沉。
耶律隆庆太安静了。
自他抽调“掠火骑”西援至今,已近一月。辽国南京道方向,除了例行公事般的斥候交锋和小规模巡逻队摩擦外,竟没有任何像样的军事调动或挑衅举动。这完全不符合耶律隆庆睚眦必报、善于抓住时机的性格。
“事出反常必有妖。”杨延昭对侍立一旁的杨延光和王贵沉声道,“耶律隆庆绝非畏战之人,他如此隐忍,所图必然更大。”
“探马回报,辽军主力依旧驻扎在南京周边,并无大规模南下的迹象。各部族军也相对安静。”杨延光回禀道,语气中也带着不解,“难道是被太师上次挫败后,真的伤了元气,不敢轻举妄动了?”
王贵却摇了摇头,他负责情报,嗅觉更为敏锐:“四将军,末将觉得不然。我们的‘锐士营’最近在南京道活动,感觉……感觉那边的气氛有些诡异。表面平静,但暗地里,似乎有种说不出的紧张。尤其是耶律隆庆的宫帐附近,戒备比以往森严数倍,我们的人很难靠近。而且,最近从辽国中京、上京方向来的信使和官员,似乎比平时要多一些。”
“哦?”杨延昭目光一凝,“可能探听到他们所为何事?”
王贵面露难色:“对方防范极严,核心消息难以获取。只零星探听到一些模糊的词语,似乎与‘祭天’、‘秋捺钵’以及……‘贵人’有关。”
“祭天?秋捺钵?”杨延昭沉吟着。这些都是契丹人的传统活动,但在这个敏感时期,耶律隆庆如此大动干戈,仅仅是为了这些常规事务?
“加强探查力度!”杨延昭下令,“不惜代价,也要搞清楚耶律隆庆到底在干什么!重点盯住南京通往中京、上京的信道,以及辽国朝廷内部的动向。”
“是!”王贵领命,匆匆离去。
接下来的几天,定州节度使府的气氛在表面的平静下暗流涌动。来自北方的各种零碎信息被不断汇总、分析。杨延昭几乎日日与杨延光、以及负责文书机要的幕僚们商议到深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