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 “幽灵”信号?将计就计!

他要让对手相信,他们不仅找到了“天眼”的“真正”位置,还掌握了其“致命”的弱点。贪婪,会让他们放松对真实目标的警惕,或者……采取更冒险的行动。

就在“海市蜃楼”计划顺利引君入瓮的同时,秦念在研究所,面临着一场关乎“天眼”能否睁开的、真正的生死之战。

“天眼”雷达阵面,对材料的要求达到了近乎苛刻的地步。

它需要同时具备极高的结构强度、近乎完美的电波透波性、以及抵御风啸岭极端环境(酷寒、温差、强紫外线、湿气)的超级耐候性。

国内几家顶尖的材料研究所给出的反馈,几乎一致:以现有技术,无法在短期内研制出满足所有性能指标的材料。现有的几种备选方案,不是太重太脆,就是透波性能不达标,或者在模拟老化测试中迅速劣化。

“秦工,这是最新的协调汇总……情况不乐观。”李文军将一份报告放在秦念桌上,语气沉重。

吴思远看着报告,叹了口气:“难道……真的要因为一块‘板子’,让整个项目搁浅吗?”

会议室里弥漫着绝望的气息。这道“材料之墙”,仿佛比风啸岭的花岗岩还要坚硬。

秦念闭上眼,意识沉入系统空间。

【启动虚境实验室,推演目标:基于当前时代可获取的化工原料及基础工业能力,逆向推导符合‘天眼’阵面要求的复合材料配方及制备工艺。重点优化:强度-透波率-耐候性三角平衡。】

虚境之中,分子链断裂又重组,纤维网格以无数种方式排列,固化反应在模拟的极端环境下反复进行……时间在加速流逝,失败的数据如同雪片般累积。秦念的精神力在急速消耗,额角渗出细密的汗珠。

不知过了多久,她猛地睁开眼,瞳孔深处闪烁着过度运算后的疲惫与一丝突破的锐光。

“有一个方案。”

她的声音有些沙哑,拿起粉笔,在会议室的黑板上写下了一连串复杂的化学式和工艺参数,“……关键在于,在环氧树脂改性过程中,引入一种特殊的纳米级增韧剂,并采用‘石英纤维/高强度玻纤’混杂编织作为增强体。

小主,

最核心的,是固化阶段的三段式变温变压工艺,以及最后一道兼具透波和防护功能的特种涂层。”

她描述的方案,涉及多个前所未闻的化工概念和精细到苛刻的工艺控制点。会议室里一片寂静,几位材料工程师面面相觑,脸上写满了“这不可能”。

“秦工,”一位资深材料工程师忍不住开口,“您这个纳米增韧剂……国内根本没有生产概念。还有这个三段式固化,对设备控温精度要求是±0.5摄氏度,我们现有的热压罐根本做不到!这……这太理想化了。”

“没有概念,我们就创造概念!设备达不到精度,我们就改造设备!”秦念的语气斩钉截铁,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决绝,“这是目前理论上唯一可行的路径。所有责任,我来承担!”

“星火”研究所的潜力被压榨到极限。机械车间在总工黄瑜的带领下,开始对老旧的热压罐进行“魔改”,加装高精度传感器和新型加热元件。化学实验室里,秦念亲自带队,如同中世纪的炼金术士,在无数刺鼻的气味中,反复合成、测试着那种只存在于理论中的“纳米增韧剂”和特种涂层配方。

失败,失败,还是失败。

不是增韧剂分散不均导致材料内部产生缺陷,就是涂层附着力不够,在模拟风沙实验中成片剥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