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石灰诛心

刻下童谣密码的城墙根,在黎明灰白的天光下,依旧静默。巡逻的楚卫脚步沉重地踏过,靴子碾过墙根的湿泥,对砖缝间那几道新添的、深浅不一的刻痕视若无睹——在他们眼中,不过是风雨侵蚀或顽童恶作剧的痕迹。然而,无形的暗流已在恐惧和期盼中涌动。昨夜“墙根现鬼画符”的低语,如同投入死水潭的石子,涟漪正悄然扩散。

城墙内侧,一处被半塌窝棚遮蔽的角落。陈衍、阿毛和老魏围着一口冒着微热气的瓦罐。罐内并非食物,而是粘稠、灰白色的糊状物,散发出刺鼻的石灰味和一种土腥气。这是他们熬煮了一夜的“墨汁”。

“石灰粉、河底淤积的黑黏土、糯米熬的浆水、还有…”阿毛压低声音,用一根木棍搅拌着,最后小心翼翼地加入一小包碾得极细的粉末,“…烘干的苔藓粉和老墙皮刮下的硝土。”

老魏用仅存的手捻起一点糊状物,在指尖搓揉,感受着粘性和湿度:“黏土吸水性好,能‘吃’住雨水。糯米浆黏,苔藓粉和硝土吸湿更快,能让石灰粉遇水时‘烧’得更猛。这配比…能成?”

“能。”陈衍的眼神锐利如锥,盯着罐中的“墨汁”。他早已在涵洞深处用不同配比做过无数次小规模试验。纯石灰粉遇水反应快,但字迹浅薄易被冲刷;加入过多黏土虽持久,但显影慢且颜色晦暗。眼前这锅加入了吸湿剂(苔藓粉、硝土)的混合浆,是他反复调整后的成果——它能在雨水浸润下快速吸饱水分,让包裹其中的石灰粉剧烈反应放热,同时黏土又能像海绵般锁住反应产生的氢氧化钙胶体,形成持久、灼眼的白色字迹。关键在于,通过调整吸湿剂(苔藓硝土)的比例,可以精确控制字迹在雨水中的显影速度!他需要“诛桓”二字在雨势最大的时候,如同神罚般骤然显现,给予桓楚政权最猛烈的心灵重击。

“快!雨点落了!”阿毛猛地抬头,几滴冰冷的雨水砸在他脸上。

时机已到!

三人如同鬼魅般行动起来。老魏在外围放哨,独耳敏锐地捕捉着远近的脚步声。陈衍和阿毛则扛起早已准备好的工具——几把用破布和麻绳捆扎得异常厚实的大号“排刷”。刷毛是坚韧的棕榈纤维,刷柄粗长,蘸满那灰白色的浓稠浆液后,沉重异常。

他们选择的位置,正是昨夜刻下童谣密码的那段城墙上方!童谣密码是引子,是铺垫,而这“诛桓”二字,将是引爆全城的惊雷!

雨水开始细密地落下,打在冰冷的城砖上,发出沙沙的声响。陈衍和阿毛紧贴墙根,将饱蘸“墨汁”的排刷重重压在粗糙的砖面上。他们并非书写,而是“拓印”与“涂抹”的结合!巨大的排刷沿着砖缝的走向,用尽全力地拖曳、按压,将粘稠的浆液深深挤压、填充进每一道缝隙,覆盖住下方的刻痕密码区。灰白色的浆液迅速覆盖了青灰的城砖,形成一片湿漉漉、不起眼的污迹。陈衍负责“诛”字,阿毛负责“桓”字,两人动作迅疾而沉稳,巨大的排刷在雨幕中无声舞动。

“左边有巡队过来!”老魏嘶哑的声音从阴影中传来,带着急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