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雨夜铸兵2

新军械坊选址在江畔一处地势稍高的坡地,远离易燃物,视野开阔,便于警戒。虽然依旧简陋——主体是巨大的竹木棚架和夯土墙,但规划井然有序,透着一股浴火重生后的勃勃生机。最引人注目的,是沿江岸一字排开的五座巨型水力锻锤!

这些锻锤脱胎于被陈衍亲手毁掉的原型机,却已面目全非:

核心强化: 主轴摒弃了易裂的硬木,采用陈衍提出的“熟铁芯+硬木覆裹+铁箍加固”的复合结构。虽然沉重,但韧性、强度远超纯木。

凸轮革新: 青铜凸轮盘被整体铸造的铸铁凸轮取代!陈衍调整了凸轮轮廓曲线,优化了力传递效率,并在易损部位预留了可更换的加厚铸铁模块(类似现代机械的“易损件”设计)。

“棘轮卡榫”进化: 保留了可调锤程和频率的核心功能,但结构大幅简化,关键受力部件换用韧性更好的熟铁锻造,并增加了青铜滑套减少摩擦。

安全冗余: 每条水轮驱动轴都设置了独立的紧急制动木闸,由专人值守。工坊内划分了清晰的防火带,储备了大量沙土和水缸。

此刻,五座锻锤在水流的驱动下,如同五头不知疲倦的钢铁巨兽,发出低沉而稳定的轰鸣。巨大的锤头带着千钧之力,以精准的频率起落,每一次砸下,都将通红的钢坯锻打得火星四溅,延展成形。与一月前的混乱嘈杂截然不同,此刻的工坊虽噪声依旧,却充满了一种令人振奋的、富有节奏的韵律感。

陈衍站在最高的观察台上,俯瞰着整个流水线。他瘦了些,但眼神更加锐利沉稳。雨夜的破坏与重建,让他对“量产”的理解发生了质的飞跃——不是一台机器的强大,而是一整套系统的高效运转!

鳞甲生产线(左区):

标准备料: 匠人们将焦炭冶铁炉产出的、成分稳定的板坯切割成统一尺寸的小块。

水力初锻: 板坯加热后送入锻锤区,在统一设定的力度和频率下,被快速锻打成薄而均匀的基础甲片胚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