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章 并州寒夜,龙血染襟

并州,太原郡,晋阳城。

此城北扼雁门,南控潼关、轵关,东依太行,西凭黄河,山河四塞,自古便是北方雄镇,军事重地。自拓跋焘狼狈北撤,渡过黄河,便将行在设于此地,意图以此为中心,收拢溃兵,重整旗鼓,构建抵御北秦东出的第二道防线。

昔日的晋阳宫,如今成了北魏皇帝临时的权力中枢。然而,与这座古城厚重坚实的城墙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行宫内弥漫着的压抑、惶惑与失败的气息。寒风穿过宫阙廊庑,发出呜咽般的声响,更添几分凄冷。

拓跋焘暂居的殿宇内,炭火烧得极旺,却似乎驱不散那彻骨的寒意。他并未身着龙袍,只裹着一件玄色貂裘,脸色在跳动的烛火下显得有些苍白,眼眶深陷,唯有那双鹰隼般的眸子,依旧闪烁着不甘与戾气。连日来的焦灼、愤怒与挫败,已在这位年轻的雄主身上刻下了清晰的痕迹。

殿下,寥寥数名心腹重臣——如崔浩、长孙翰等人,皆屏息垂首,气氛凝重得如同结冰。战败的详情、损失的估算、各部的怨气……一道道不利的消息如同冰冷的雪片,不断堆积在这座临时宫殿里,压得人喘不过气。

“……如此说来,长孙嵩被俘,朕的豹跃军,十不存一?”拓跋焘的声音沙哑,像是砂纸摩擦着朽木,听不出喜怒,却让殿下众人头皮发紧。

长孙翰,作为宗室大将,亦是长孙嵩的族亲,闻言出列,单膝跪地,痛声道:“陛下…确是如此。那陈衍狡诈异常,内应开门,火器凶猛…我军猝不及防…长孙嵩将军力战被擒,宁死不降,求陛下…”他的声音哽咽,难以继续。豹跃军是北魏最精锐的铁骑,一朝尽丧,不仅是军事上的惨重损失,更是对帝国威望的致命打击。

崔浩轻咳一声,出列缓和气氛,他的脸色同样凝重,但语气尚算平稳:“陛下,胜败乃兵家常事。陈衍侥幸得逞,全因我军粮道被扰,久困疲敝,兼之内贼作乱所致。非战之罪。当下之急,乃速定方略,稳固并州,防止陈衍乘胜东出。潼关、蒲坂、龙门三处渡口,必须加派重兵,严密封锁!”

拓跋焘没有说话,只是用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御座的扶手,目光投向殿外漆黑的夜空,仿佛能穿透千里,看到那座刚刚易手的煌煌长安。他曾意气风发地站在黄河岸边,视南岸如囊中之物,视陈衍为疥癣之疾。却不料,短短时间,局势逆转,自己竟被一路逼退至此!

奇耻大辱!

前所未有的挫败感,如同毒蛇般啃噬着他的心脏。

就在这时,殿外传来一阵急促慌乱,甚至顾不得礼仪的脚步声!

一名浑身覆满冰雪尘灰、甲胄破损不堪的信使,几乎是连滚爬爬地冲入了大殿,扑倒在地,声音凄厉欲绝,带着无尽的恐惧和绝望:

“陛下!不好了!长安……长安失守了!!”

“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