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9章 长安的承诺

敦煌王宫的匾额已被取下,取而代之的是临时制作的“归义侯府”四字。虽说是临时,但那鎏金大字在阳光下依然闪耀,宣告着这座宫殿和其主人命运的改变。

李暠站在殿前,望着那块新匾,心中五味杂陈。归义侯——这个封号既肯定了他归顺的“义举”,也明确了他的附庸地位。身后的西凉官员们窃窃私语,每个人的脸上都写着不安与期待。

“圣旨到——”

随着一声长喝,一队北秦仪仗缓缓行至府前。为首的宦官手持明黄卷轴,神态庄重却不失谦和,显然受过特别嘱咐。

“西凉公李暠接旨!”

李暠整了整衣冠,率领百官跪地接旨。这一刻,他清晰地感觉到身后那些老臣们的呼吸都屏住了。

宦官展开圣旨,朗声宣读:“大秦皇帝诏曰:咨尔西凉公李暠,识天命,知进退,使敦煌百姓免遭兵燹之祸,功在社稷,利在千秋。今特册封为归义侯,赐长安宅邸,世袭罔替。西凉旧臣,量才录用,愿留者安其位,愿徙者厚其赏。钦此——”

圣旨宣读完毕,场中一片寂静。这份诏书的内容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不仅没有削爵贬官,反而给予了前所未有的优厚待遇。

李暠叩首谢恩,双手接过圣旨时,忍不住问道:“天使远来辛苦,不知陛下还有何吩咐?”

宦官微笑答道:“陛下特意嘱咐,侯爷在敦煌若有未了之事,可宽限数月办理。长安的府邸已经备好,就在朱雀大街东侧,与几位王爷的府邸相邻。”

这话中的深意让李暠心中一震。朱雀大街东侧是长安勋贵聚居区,将他的府邸安排在那里,既是荣耀也是监视。而“宽限数月”更是意味深长——既是体贴,也是给他时间安抚西凉旧部,平稳过渡。

接下来的几天,归义侯府门庭若市。西凉的贵族官员们纷纷前来打探消息,每个人的心思都不尽相同。

“侯爷,听说长安物华天宝,但毕竟不是故土啊。”老臣杨嚣试探着说,“我等世居敦煌,恐怕难以适应中原水土。”

李暠瞥了他一眼,心知这位拥有万亩良田的豪强最放不下的是在敦煌的产业。

另一旁,年轻的校尉张骏则跃跃欲试:“侯爷,听说长安北秦军中不论出身,只论军功,可是真的?”

便在此时,崔延之匆匆进来,手中拿着一份文书:“侯爷,北秦吏部送来的考核章程到了。”

这份章程详细说明了西凉官员的考核流程:愿意留任敦煌的,经考核后可继续任职;愿意前往长安或其他州郡的,根据考核结果分配职位;甚至允许部分官员带职进入北秦太学进修。

最让人心动的是,北秦承诺所有留任官员的俸禄将提高三成,并且有明确的升迁途径。

“这...这比在西凉时还要优厚啊!”有官员忍不住惊叹。

李暠苦笑,他明白陈衍的高明之处。用利益化解抵抗,用前途收买人心,这比任何武力镇压都要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