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旋大典的喧嚣余韵尚未在长安城完全散去,一种更加庄重、更加炽热,且心照不宣的政治氛围,已悄然笼罩了未央宫的每一个角落。昨日是万民同庆的狂欢,今日,则是决定国本走向的朝会。
太极殿内,晨曦透过高大的殿门,在地面投下长长的光影。文武百官早已按品秩分列两侧,人人身着崭新的朝服,神情肃穆,眼神中却跳动着难以抑制的激动与期待。空气中弥漫着一种近乎凝滞的庄严,连呼吸都刻意放轻了,仿佛怕惊扰了什么。
御座之上,陈衍依旧是一身玄色常服,并未穿戴昨日那身耀眼的鎏金甲胄。他面色平静,目光深邃地扫视着殿下的臣子们,昨日接受万民欢呼的帝王威仪,此刻内敛为一种深沉的静气。
侍立一旁的宦官拖长了音调,唱喏道:“有本早奏,无事退朝——”
短暂的寂静。
仿佛只是一个信号,文官队列之首,尚书令崔浩,手持玉笏,稳步出列。他今日特意整理过仪容,宽大的袍袖随着他的动作轻轻摆动,神情庄重无比。
“臣,崔浩,有本奏!”他的声音清越而沉稳,回荡在寂静的大殿之中。
所有人的目光瞬间聚焦在他身上。陈衍微微颔首:“讲。”
崔浩深吸一口气,将手中早已准备好的绢帛奏章高高举起,朗声道:“臣谨代表中书、门下、尚书三省,及六部诸司官员,冒死上奏陛下!”
他顿了顿,声音陡然提高,充满了难以言喻的激情与力量:“陛下自起兵以来,拯溺救焚,拨乱反正。破桓玄于江左,定三秦于关中,今又西平凉州,拓土千里,功高寰宇,德迈前古!此非仅人力所致,实乃天命所归也!”
“今四海崩分,生民倒悬,天下苍生之望,不在南之刘宋,不在北之索虏(北魏),而在陛下一人之身!晋室久已失鹿,刘裕篡逆窃号,皆非正统。唯陛下,承昊天之景命,继炎汉之遗烈,方为华夏真主!”
他的言辞越来越激烈,越来越具有煽动性:“臣等伏请陛下,体察上天之明命,顺从亿兆之欢心,摒弃谦冲之小节,成就圣人之大业!宜即皇帝之位,正乾坤之名,定社稷之本,以安天下,以抚万民!”
言毕,他深深俯首,将奏章高举过顶。
几乎是同时,文官队列中,超过三分之二的官员齐刷刷出列,如同经过无数次演练般整齐,齐声高呼:“臣等附议!伏请陛下顺天应人,早正大位!”
声浪震得殿梁似乎都在嗡鸣。
武官队列这边,王镇恶大步踏出。他昨日饮宴的豪迈还未完全褪去,此刻更是虎目圆睁,声如洪钟:“陛下!咱们武人不懂那么多弯弯绕!俺只知道,这天下是陛下带着俺们一刀一枪打下来的!这皇帝宝座,除了陛下,谁坐俺都不服!弟兄们说是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