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0章 刀剑入鞘,政令先行

信都,这座刚刚从血火与饥馑中挣脱出来的古城,尚未完全洗去战争的痕迹。城墙上的烟熏火燎之色犹存,街道两旁偶见断壁残垣,空气中似乎还隐约漂浮着一丝若有若无的血腥与焦糊气。然而,一种新的秩序,正试图以一种不容置疑的力量,覆盖旧的创伤。

原北魏的冀州府衙,如今成了北秦东路军的中枢神经。门前守卫的士兵已换上了崭新的北秦玄甲,黑色的军旗取代了北魏的狼头纛,在料峭寒风中猎猎作响,无声地宣告着权力的更迭。

府衙正堂,炭火盆烧得正旺,驱散着北地深冬的严寒。独孤信并未端坐于昔日北魏刺史那象征权威的宽大主位,而是立于一副新绘制的巨幅河北舆图之前。图上,北秦控制的区域已被醒目地涂成了玄色,南起邺城,北至信都、襄国,西靠太行,东抵平原,俨然已成一片广阔的黑色疆域。

堂下,东路军的核心将领、高级幕僚,以及少数几位新近投诚并表现出才能的河北士人(如献城有功的高叡),皆肃然而立。人人面色凝重,等待着主帅的决定。连续数月的高强度征战之后,是继续挥师北上,剑指幽燕,还是另作他图?

独孤信转过身,目光如冷电般扫过全场。他的脸庞因连日操劳而略显清瘦,但眼神依旧锐利深邃,不见丝毫疲态。

“诸君,”他开口,声音平稳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分量,“自出邺城以来,我军连战连捷,拓地千里,克复河北心腹之地,陛下闻之,必深感欣慰。”

他略微停顿,肯定了过去的功绩,随即话锋一转:“然,兵书有云:‘攻城略地,易;安民守土,难。’如今,信都虽下,襄国已克,然观我身后之地,疮痍满目,百废待兴。流民未归,溃兵未靖,豪强观望,民心浮动。此非真正之征服,若置之不理,则我军前脚北上,后方顷刻便会烽烟再起,前功尽弃!”

他走到沙盘前,手指重重点在那片玄色区域:“故而,本将决定:自即日起,东路军战略转向!暂停北上大规模军事行动。未来数月,我等核心之务,非开疆拓土,而是——‘巩固消化’!要将这打下来的万里河山,真正变成我大秦稳固的疆土,变成陛下北定天下的基石与粮仓!”

此言一出,堂下泛起一阵细微的骚动。一些渴望继续建功的将领面露诧异,而文官幕僚们则大多露出赞同之色。

“为此,”独孤信提高声调,开始下达具体指令,“首要之事,乃设立临时行政架构,总揽军政,令出必行!”

“即日起,于信都设立‘河北道行台’!本将暂领行台尚书令,总摄河北一切军政要务!”行台是战时或统治新征服地区常设的临时机构,权力极大,此令一下,意味着河北地区进入了严格的军管与民政一体化阶段。

“行台下,设诸曹办事:户曹,掌管户籍田亩,征收赋税;兵曹,负责兵员征募、军械管理及地方治安;工曹,主持道路修筑、城池修复、器械打造;刑曹,审理诉讼,制定暂行律令;礼曹,负责教化、祭祀、接待士人…各曹主官,由本将任命,由军中文吏、投诚之干练旧吏及本地有名望的士人共同充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