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礼官高唱:“进呈表文和笺文!”
引班官引领丞相及平章官来到表章和笺文案前。
丞相手捧表章,起身;平章官跪下,将笺文进献给受笺官;受笺官接受后,内使监官接过笺文送入中宫禀报皇后。
平章官起身,引班官引领其回到原位。
丞相捧着表章与宣表官、展表官从丹墀西边的台阶登上,进入西门,到达殿中。
丞相跪下,将表章进献到御案上,然后退下站立在殿内南侧正中位置。
内赞官高唱:“跪下!”
赞礼官高唱:“跪下!”丹墀下的百官都跪下。
内赞官高唱:“宣读表文!”
宣表官走到御案前取表,跪在殿西宣读;展表官一同跪下展开表文。宣表官宣读完毕,俯身伏地行礼,然后起身;展表官将表文放回御案完毕。内赞官与赞礼官一同高唱:“俯伏!”(众人俯伏行礼),“兴!”(起身),“平身!”(恢复站姿)。
丞相与丹墀下的百官都俯身伏地行礼,然后起身,平身;丞相与宣表官、展表官从殿西门出去,沿西阶而下,回到原位。
赞礼官高唱:“鞠躬!”音乐响起,百官都行四拜之礼,(拜毕)起身,平身,音乐停止。
赞礼官高唱:“插笏板!”(百官插笏),(随后)“三舞蹈!”(行三次舞蹈礼),“跪!”(百官跪下),“山呼万岁者三!”(高呼万岁三次),“出笏!”(拿出笏板),“俯伏!”(俯身伏地行礼),“兴!”(起身)。音乐奏响,(百官)行四拜之礼,平身,音乐停止。
赞礼官高唱:“礼毕!”
侍仪官上奏:“礼仪完毕!”
鸣响静鞭,皇帝起身,音乐奏响,导引皇帝返回谨身殿,音乐停止。
舍人举起放置表章的几案退出,引班官引导文武官员依次退出。
皇后拜谒太庙仪:
皇后准备拜谒太庙,皇帝先派遣官员用牺牲祭祀太庙,向祖先禀告皇后将行拜谒之礼,表达恭敬拜见的心意。其仪式规格与四季祭祀相同。祝文内容临时拟定。
派遣官员祭祀那天,皇帝焚香祭告,告祭官奉香到太庙。告祭仪式结束后,皇后亲自进行拜谒。
仪式前,皇后斋戒三日,内外命妇及执事内官各斋戒一日。
前一日,执事官洒扫庙庭内外,在庙门外设置皇后的拜位,又在庙内香案前设置拜位,都面向北方。在庙庭南面设置内命妇陪祀的拜位,面向北。在外命妇南面设置外命妇陪祀的拜位。司赞官的位置在皇后拜位的东、西两侧;司宾官的位置在内命妇的北面,东西相对。司香官的位置在香案右侧。在庭阶东面设置盥洗位,司盥洗官位于其位。各庙都按此仪式准备。
仪式当天清晨,宿卫布置兵卫,乐工准备乐器,尚仪准备仪仗服饰和重翟车停在中宫外门之外,陪祀的外命妇各自穿着翟衣,聚集在中宫内门之外。内使监官奏报“中严”(警戒),皇后佩戴首饰九龙四凤冠、身穿祎衣。尚仪奏报“外办”(准备就绪),导引皇后出内宫门。司赞奏请“升舆”,皇后登上舆车,行至外门之外,司赞奏请“降舆”,皇后下舆。司赞奏请“升车”,皇后登上重翟车。宿卫兵仗在前引导,鼓吹乐队设而不奏乐。接着尚仪陈列仪仗卫队,其次是外命妇,再次是内命妇,都乘车在前引导。然后是皇后的重翟车,内使监人员扈从宿卫,后面再陈列兵仗。车队到达庙门,司宾引导内外命妇先进入庙内,在殿庭东西两侧侍立。司赞奏请皇后“降车”,皇后下车,司赞引导皇后从左门进入,到拜位面向北站立。司宾引导内外命妇各就拜位面向北站立。司赞、司宾各自赞唱礼拜,皇后及内外命妇都行再拜礼,然后起身。
小主,
司赞奏请“开始行礼”。奏请皇后“到盥洗位”,引导皇后至盥洗位,奏请“盥洗”。司盥洗官倒水,皇后洗手完毕,奏请“帨手”(擦手)。司巾官呈上巾帕,皇后擦手完毕。司赞奏请皇后“到神位前”,引导皇后从东阶登上,至神位前面向北站立。司赞奏请“上香”三次,司香官捧香立于皇后右侧,皇后三次上香完毕。司赞引导皇后回到原位。司赞、司宾各自赞唱礼拜、起身,皇后及内外命妇都再拜,然后起身。
司赞奏唱“礼毕”,引导皇后从庙的左门出来。司宾引导内外命妇退出。司赞奏请皇后“升车”,皇后登车。宿卫陈列仪仗,乐工准备乐器,尚仪陈列仪仗,内外命妇在前引导侍从,一切按来时仪式进行。经过太庙时,鼓吹乐队开始奏乐。回到宫城外门外,司赞奏请“降车”,皇后下车。司赞奏请“升舆”,皇后登上舆车,行至宫内门外,司赞奏请“降舆”,皇后下舆入宫。
皇后接受册封礼毕,在谨身殿会见群臣,在中宫会见内外命妇,其仪式规格都如同元旦宴会的仪式。
册立皇太子仪:
皇太子接受册封时,穿戴九章冕服,乘坐金辂车。册书、宝玺的规格都与皇后册封相同。宝玺上刻“皇太子之宝”。
接受册书宝玺前一日,内使监官在奉天殿陈设皇帝御座、香案,规格如常。尚宝司在御座前设置宝案。侍仪司在宝案前设置诏书案。在殿中设置册案(在东)和宝案(在西)。在丹陛东侧设置一座册宝亭。在丹陛上及御座前设置皇太子拜位,都面向北。在殿上皇太子拜位东侧设置授册宝官位置,面向西。在授册宝官北侧设置读册宝官位置,面向西。在读册宝官南侧设置奉进册宝官位置,面向西。在殿上皇太子拜位西侧设置两名受册宝内使的位置。在丹陛册宝亭东侧设置八名抬册宝亭内官的位置。在殿内西侧设置承制官承制位。在殿门外东北设置宣制位。在殿内东侧设置捧诏官位置。在殿内皇太子拜位北侧设置两名内赞官位置,东西相对。在丹陛上南侧设置两名赞礼官位置,东西相对。在丹墀中设置两名知班官位置。在丹墀中文武官侍立位南侧设置两名纠仪御史位置,都东西相对。文武百官在午门外东西两侧按次序整齐列班,北边为上。文官侍立位在文楼北侧,面向西;武官侍立位在武楼北侧,面向东。使臣、僧道、耆老的侍立位在文官侍立位南侧,都面向西。三名殿前班指挥司官位于丹陛西侧,面向东。三名宣徽院官位于丹陛东侧,面向西。侍从班中的起居注官、给事中、殿中侍御史、侍仪使、尚宝卿侍立位在殿内东侧。侍从班武官指挥使侍立位在殿内西侧。两名拱卫司官侍立在殿中门左右。两名典牧官位于仪仗马匹南侧。两名宿卫镇抚位于丹墀阶前,东西相对。二十四名护卫百户位于宿卫镇抚南侧稍后位置,东西相对。八名护卫千户分别位于殿东西门左右。两名将军位于殿上帘幕前。四名将军位于丹陛四角。以上都东西相对。六名将军位于奉天殿门左右。六名将军位于奉天门左右。四名鸣鞭官位于丹陛南侧,面向北。四名引文武官舍人位于文武官侍立位北侧稍后,东西相对。两名引使臣、僧道、耆老舍人位于引文官舍人之下。礼部官会同内使监官将诏书安放在殿内案上,并从册宝亭匣盒中取出册书、宝玺,放置在殿内册宝案上(册在前,宝在后)。内使抬着册宝亭就位,礼部官将其交付内使监官守护。
仪式当天清晨,第一次击鼓(初严),金吾卫在午门外东西两侧陈列甲士,在奉天门外东西两侧陈列旗帜仪仗。拱卫司在丹陛东西及丹墀东西陈列仪仗。在文武楼南陈列车辂。典牧官在车辂南陈列仪仗马匹,在奉天门外陈列虎豹笼。和声郎进入,在丹墀南侧陈列乐器。相关部门准备鼓乐。仪卫司在奉天门外准备仪仗等候。负责迎接册宝到东宫的文武百官都身穿朝服。执事人员全部就位。
第二次击鼓(次严),百官在午门外整齐列班。尚宝卿、侍从侍卫官各自穿戴礼服,一同前往谨身殿迎接皇帝。
第三次击鼓(三严),侍仪官奏报“中严”。御用监官奏请皇帝驾临谨身殿,穿戴衮冕礼服。同时启请皇太子在奉天门穿戴冕服。引班官引导百官、使客、僧道、耆老等进入各自侍立位。侍仪官奏报“外办”(准备就绪)。皇帝乘坐舆车出宫。尚宝卿捧宝及侍仪导从随行,警卫清道如常仪。仪仗启动,大乐鼓吹振作,皇帝升御座,音乐停止。将军卷帘。尚宝卿将玉玺置于案上。鸣鞭报时完毕。四名引进官引导皇太子进入奉天东门,音乐奏响;皇太子从东阶登上,由东门进入(引进官立于门外等候)。内赞官接引皇太子至丹陛拜位,引礼官分立左右,音乐停止。捧受册宝的内使由西阶登上,都进入殿内立于丹陛位置。知班官在丹墀中高唱:“班齐!”赞礼官在丹陛上高唱:“鞠躬!”音乐奏响。皇太子再拜,起身,平身,音乐停止。
小主,
内赞官高唱:“承制官稍前!”承制官上前立于殿内西侧。内赞官高唱:“跪下!”承制官跪下。承制完毕,承制官由殿中门出,立于门外,宣告:“有制!”赞礼官高唱:“跪下!”皇太子跪下。承制官宣读制书:“册立长子某某为皇太子。”宣读完毕。赞礼官高唱:“俯伏!兴!平身!”皇太子俯身伏地行礼,起身,恢复站姿。承制官由殿西门入,跪于殿西报告:“传制完毕。”然后复位。赞礼官高唱:“鞠躬!”音乐奏响。皇太子鞠躬,再拜,起身,平身,音乐停止。
赞礼官高唱:“行册封礼!”引礼官引导皇太子由殿东门进入,音乐奏响(引礼官立于门外)。内赞官接引至御座前拜位,音乐停止。内赞官高唱:“跪下!”皇太子跪下。高唱:“接受册书宝玺!”捧册宝官在御案前跪下,捧起册书交给读册宝官。内赞官高唱:“宣读册书!”读册宝官跪下宣读册书完毕,将册书交给丞相。丞相插好笏板,接过册书。内赞官高唱:“插圭!”皇太子插好玉圭。高唱:“授册!”丞相跪着将册书授予皇太子。捧受册宝的内使跪在皇太子西侧,接过册书起身,立于皇太子西侧。
捧册宝官又在御案前跪下,捧起宝玺交给读册宝官。内赞官高唱:“宣读宝文!”读册宝官跪下宣读宝文完毕,将宝玺交给丞相。丞相接过宝玺,跪着授予皇太子。捧受册宝的内使跪在皇太子西侧,接过宝玺起身,立于捧册内使之下。内赞官高唱:“出圭!”皇太子拿出玉圭。高唱:“俯伏!兴!平身!”皇太子俯身伏地行礼,起身,恢复站姿。高唱:“复位!”引礼官引导皇太子退出殿门,音乐奏响。内使捧着册书宝玺在前引导,出殿至东门。引礼官引导皇太子回到丹陛原位,音乐停止。内使将册书宝玺放入册宝亭的匣盒中,退至丹陛东侧。
赞礼官高唱:“鞠躬!拜!”音乐奏响。皇太子行四拜礼,起身,平身,音乐停止。内使抬起册宝亭前行。引礼官引导皇太子由东阶而下,音乐奏响;出奉天门,音乐停止。引礼官引导皇太子到东耳房等候,准备前往中宫行礼。内使抬着册宝亭从东门出,行至西道,仪仗鼓吹乐队上前迎接。百官迎送册宝至东宫,将册书宝玺安奉于殿内。
(起初,在皇太子下阶时),礼部尚书在殿西跪奏:“请用宝玺。”然后到案前捧起诏书。尚宝卿加盖宝玺后,将诏书放回御案。礼部尚书在殿西跪奏:“捧诏书赴午门宣读。”起身。捧诏官捧着诏书由中门出,音乐奏响;从中阶走下。引礼官引导文武官员迎送诏书出奉天门,音乐停止。诏书在午门外宣读完毕,百官迎接诏书至中书省颁布施行。
执事官入殿报告。侍仪官奏报:“礼毕!”鸣响静鞭。皇帝起身,音乐奏响,返回宫中,音乐停止。
皇太子朝谢皇后礼仪:
接受册封的当天,内使监官员在中宫殿上布置皇后的御座,并在殿庭正中和御座前设置皇太子的拜位。两名内赞官站在殿上拜位的东西两侧,两名司赞官站在殿前台阶(丹墀)拜位的东西两侧。仪仗陈列在殿庭的东西两侧,仪仗队在殿上左右两侧持械侍立,乐工在殿庭南面陈列乐器。
皇太子在奉天殿完成册封典礼后,司宾官引导穿戴好冕服的皇太子来到中宫外门,面朝东站立。内使监官员入内禀报。皇后头戴首饰、身穿袆衣出殿,此时奏乐。皇后登上御座后,音乐停止。司宾官引导皇太子从东边台阶上殿,音乐奏响。皇太子到达殿前台阶(丹墀)上的拜位后,音乐停止。司宾官分立在拜位前方。
司赞官宣唱:“行鞠躬拜礼。”音乐奏响,皇太子行四次叩拜礼,起身站直,音乐停止。司宾官引导皇太子从殿东门进入,音乐奏响。皇太子到达殿上的拜位后,音乐停止。内赞官宣唱:“跪下。”皇太子跪下,恭敬地谢恩道:“小子我今日接受册命,谨到母后殿下恭行谢礼。”谢恩完毕,内赞官宣唱:“俯身伏地,起身。”皇太子俯身伏地,然后起身站直。司宾官引导皇太子从殿东门退出,音乐奏响。皇太子回到原位后,音乐停止。司赞官宣唱:“行鞠躬拜礼。”音乐奏响,皇太子再次行四次叩拜礼,音乐停止。司宾官宣告:“礼仪完毕。”内使监官员启奏:“礼毕。”皇后起身,音乐奏响,皇后返回内宫,音乐停止。内官引导皇太子出宫。
诸王祝贺东宫太子礼仪:
皇太子接受册封当天,内使监官员在东宫设置皇太子的座位。侍仪司在殿庭台阶上和殿内正中设置诸王的拜位。两名赞礼官站在殿庭亲王拜位的东西两侧,两名内赞官站在殿内亲王拜位的东西两侧。文武官员侍立在殿庭的东西两侧,六位将军侍立在殿门左右。拱卫司在殿庭台阶上下左右陈列仪仗,乐工在宫门外陈列乐器。
待皇太子在中宫完成朝谢礼后,引礼官引导身穿便服的诸王到东宫门外,面朝西站立。引进官引导身穿便服的皇太子出宫,音乐奏响。皇太子登殿后,音乐停止。引礼官引导诸王从东阶上殿,音乐奏响。诸王到达殿庭台阶上的拜位后,音乐停止。赞礼官宣唱:“行鞠躬拜礼。”音乐奏响。诸王鞠躬,行四次叩拜礼,起身站直,音乐停止。引礼官引导诸王中年长的一位从殿东门进入,音乐奏响。引礼官停留在门外。内赞官接引长王到殿内的拜位,音乐停止。内赞官和赞礼官(一同主持)。内赞官宣唱:“跪下。”诸王都跪下。长王恭敬地祝贺道:“小弟我今日欣逢长兄皇太子荣膺册封宝玺,不胜欢喜之至,谨率诸弟至殿下恭贺。”祝贺完毕,内赞官与赞礼官一同宣唱:“俯身伏地,起身。”诸王俯身伏地,然后起身站直。引礼官引导长王从殿东门退出,音乐奏响。长王回到原位后,音乐停止。赞礼官宣唱:“行鞠躬拜礼。”音乐奏响,诸王鞠躬行四次叩拜礼,起身站直,音乐停止。赞礼官宣告:“礼仪完毕。”引进官启奏:“礼毕。”皇太子起身,音乐奏响,返回内宫,音乐停止。引进官引导诸王依次退出。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诸王祝贺皇后礼仪:
皇太子受册当天,内使监官员在中宫殿上布置皇后御座,在殿庭正中和御座前设置诸王拜位。两名内赞官站在殿上拜位的东西两侧,两名司赞官站在殿前台阶(丹墀)拜位的东西两侧。仪仗陈列在殿庭的东西两侧,仪仗队在殿上左右两侧持械侍立。乐工在宫门外陈列乐器。
诸王在东宫行完贺礼后,司宾官引导穿戴好冕服的诸王来到中宫外门,面朝东站立。内使监官员入内禀报。皇后头戴首饰、身穿袆衣出殿,此时奏乐。皇后登上御座后,音乐停止。司宾官引导诸王从东阶上殿,音乐奏响。诸王进入殿内,到达殿前台阶(丹墀)上的拜位后,音乐停止。司赞官宣唱:“行鞠躬拜礼。”音乐奏响,诸王鞠躬行四次叩拜礼,起身站直,音乐停止。
司宾官引导诸王中年长的一位从殿东门进入,音乐奏响。长王到达殿上的拜位后,音乐停止。内赞官和司赞官一同宣唱:“跪下。”诸王都跪下。长王恭敬地祝贺道:“小子我今日欣逢长兄皇太子荣膺册封宝玺,不胜欢庆,谨率诸弟诣母后殿下恭贺。”祝贺完毕,内赞官和司赞官一同宣唱:“俯身伏地,起身。”诸王俯身伏地,然后起身站直。司宾官引导长王从殿东门退出,音乐奏响。长王回到原位后,音乐停止。司赞官宣唱:“行鞠躬拜礼。”音乐奏响。诸王鞠躬,行四次叩拜礼,起身站直,音乐停止。司宾官宣告:“礼仪完毕。”内使监官员启奏:“礼毕。”皇后起身,音乐奏响,返回内宫,音乐停止。内官引导诸王依次退出。
百官进表笺贺皇帝、皇后礼仪
(其仪式与百官进贺皇后接受册命时进呈表笺的仪式相同。)
百官进笺祝贺太子礼仪:
前期,内使监官员在东宫正殿按照常规布置皇太子的座位。侍仪司在殿庭台阶下和殿上正中央设置放置贺笺的桌案。文武官员的拜位设在殿庭台阶下,文官在东,武官在西,分列数排,面朝北站立。宣读贺笺官的位置设在殿庭台阶下贺笺案的西边,展放贺笺官的位置在宣读贺笺官的下方。两名知班官站在文武官员拜位的北边,两名赞礼官站在知班官的北边。两名内赞官站在殿上。四名引领文武班次的舍人站在文武官员队列的北面稍后位置,东西相对站立。
当天,宿卫在东宫外门的东西两侧陈列兵器仪仗,在中门外陈列旗帜仪仗,东西相对。六位将军侍立在殿门东西两侧。拱卫司在殿庭台阶上下东西两侧陈列仪仗。和声郎在文武官员拜位南面陈列乐器,内使手持仪仗侍立在殿上左右两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