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二十九

皇帝诏令说:“我顺应天命,统治中原和边疆,刚即位的时候,召集群臣,讨论官制,借鉴汉唐,加以增减,也参考了宋朝的典制。朝廷内部设置中书省、都督府、御史台。朝廷六部之外设置都指挥使司、承宣布政使司、都转运盐使司、提刑按察司以及府、州、县等机构,管理各种事务,来安定百姓。朕曾经发号施令,把责任交给中书省,让(他们)量刑与奖赏务必恰当,没料到任用的不是合适的人。丞相汪广洋、御史大夫陈宁,日夜荒淫昏乱,尽情唱歌,肆意享乐,各自都不尽职尽责,坐视国家兴衰(不管)。以至于胡惟庸私自勾结一群小人,攀附权贵结党营私,有的歪曲法律来赦免罪犯,有的扰乱朝政来诬陷贤臣,因此被揭露,这些人都被诛杀。于是皇帝特地向天下颁布诏令,撤销中书省和广都府,提升六部,使官员知道更替官职的制度,工作和调任都有各自的归属,希望这样不会出现混乱和繁杂的情况。唉!周朝设置六卿,使百姓在天下安居乐业;汉朝任命萧何、曹参,开创了四百年的伟大基业。现在命令五府、六部,详细审查这件事,务必做到尽职尽责。所以特此下诏书告知天下。左军都督府统领在京城的骁骑左卫、水军左卫、留守左卫、龙虎卫、英武卫这五个卫所,在外地的山东、辽东、浙江、广东四个都指挥使司以及它们所管辖的卫所;右军都督府统领在京城的虎贲右卫、水军右卫、留守右卫、武德卫、广武卫这五个卫所,在外地的陕西、四川、江西三个都指挥使司以及它们所管辖的卫所。中军都督府统管在京城的神策军、广洋卫的留守事务。中军都督府统属在京的神策、广洋、留守中、应天、和阳这五个卫,在外的苏州、太仓、镇海、扬州、高邮、大河、淮安、沂州、凤阳左、凤阳右、凤阳中、皇陵、长淮、怀远留守中、留守左、徐州这十七个卫,还有滁州、徽州、六安、庐州、镇江、安丰、信阳、宿州、洪塘这九个千户所,以及河南都司所管辖的卫所。前军都督府统辖在京城的天策卫、豹韬卫、龙骧卫、飞雄卫、龙江卫这五个卫所,在京城之外统辖湖广、福建、广西三个都指挥使司以及福建行都指挥使司和它们所管辖的卫所。后军都督府统领在京城的鹰扬卫、江阴卫、兴武卫、横海卫、蒙古左卫、蒙古右卫这六个卫所,在京城之外统领北平、山西两个都指挥使司以及山西行都指挥使司和它们所管辖的卫所。

甲辰日,确定六部和御史台等官员的品级与俸禄。六部的尚书为正二品官职,侍郎为正三品官职;郎中为正五品官职,员外郎为从五品官职。御史台的左右中丞,官阶为正二品;左右侍御史的官阶为正四品。在外则设承宣布政使,正三品,左右参政,从三品。提刑按察使,为正四品官职;提刑按察副使,为从四品官职。佥事为正五品官职。都转运盐使,官阶为正四品;副使,官阶为从四品。确定五军都督府为正二品,在京城的亲军指挥司,在外地的各卫指挥司以及护卫指挥司,都为从三品。都指挥使司,为正三品官职。让金吾、羽林、虎贲、府军等十个卫所负责守卫皇宫禁地,凡是有支取(钱财物资)、领取(物资等)的情况,直接到六部办理,(这些卫所)不隶属于五军都督府。

朝廷任命武官子弟常安等一百三十人担任参侍舍人。常安,是振武卫指挥同知常荣的儿子。常荣,是开平忠武王常遇春的再从弟。

乙巳日,皇帝驾临奉天门选拔官员,命令吏部让北平、山西、陕西、河南、四川籍的人到浙江、江西、湖广、直隶的官府任职;浙江、江西、湖广、直隶籍的人,到北平、山东、山西、陕西、河南、四川、广东、广西、福建的官府任职;广西、广东、福建籍的人,也到山东、山西、陕西、河南、四川的官府任职。考核不称职以及因事被解除官职降职的官员,不分南方北方,全都迁到广东、广西、福建、汀漳、江西、龙南、安远、湖广、郴州等地任用,以此来表示劝勉和惩处。皇上对身边的大臣说:“人们说天子处在最尊贵的地位,掌握着可以招致(天下太平或祸乱)的权力,奖赏、惩罚、给予、剥夺(等权力),能够自行专断。”我却不这样,凡是说出一句话,做出一件事,都小心谨慎,只怕对上违背上天的旨意,对下违背人心。何况奖赏、惩罚、给予、剥夺,是国家的重大权柄,一旦在其中掺杂喜爱、憎恶、愤怒、暴戾的情绪,那就不是非常公正的做法,因此片刻也不敢疏忽这种心思。侍臣回答说:‘陛下怀着这样的心思,这是国家太平长治久安的方法啊。’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设置邳州卫指挥使司。

丙午日,重新设立五军都督府,官秩为正一品。革除湖州守御千户所。

丁未日,朝廷废除了铁甲、弓箭、毛皮、织染、神帛等局。撤销军需库,设置军器局,专门掌管应当使用的军器。凡是军队一百户,要配备十支鸟铳,二十副刀牌,三十副弓箭,四十副枪。撤销龙江分司,设置龙江提举司。

戊申日,将鸡笼山改名为鸡鸣山。

己酉日,派遣使者给河南、征西将士一万九千六百多人赏赐丝绸、棉帛和钞币,赏赐各有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