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织网于无形。

独立营五千余众,经月余现代化改革与科学练兵,已初具铁军雏形,锋芒内敛,引而不发。然,我与傅水恒、傅必元皆深知,兵强马壮固然可喜,但若耳目闭塞,不明敌情,便如巨人行于暗夜,空有拔山之力,亦难免跌入深渊。光复平安县后,我们虽暂时获得了一块稳固的根据地,但周边敌情依旧错综复杂,日军主力虎视眈眈,伪军残余暗中窥伺,更兼特务汉奸活动猖獗。以往依赖战场侦察和零星群众报信的情报获取方式,已远远无法满足这支日益壮大的部队的作战需求。

“不能等到鬼子打到家门口,我们才仓促应战。”傅水恒在营部作战会议上,用红笔在地图上将平安县城周边日伪控制的据点、交通线、驻军情况一一圈出,神色严峻,“我们必须把眼睛和耳朵伸出去,伸得远远的,伸到鬼子的指挥部里,伸到伪军的军营里,伸到他们每一个可能对我们构成威胁的角落!我们要建立一张属于我们独立营自己的、覆盖整个区域的情报网!”

这个提议得到了所有人的一致赞同。但具体如何构建,却是一个极其复杂且专业的课题。我们这群人,打仗冲锋在行,搞情报却是外行。

“系统里,有没有关于情报工作的……”傅政委看向傅水恒,话未说尽,但意思明确。

傅水恒闭目凝神,再次沟通那无形的智库。片刻后,他睁开眼,带着一丝欣喜:“有!而且非常系统!”

当晚,指挥所内,关乎独立营未来“耳目”的关键兑换开始了。

“系统,筛选兑换关于情报网络构建、人员培训、信息传递、分析研判等方面的专业手册、设备及必要技能!”

“叮!根据宿主需求及当前积分(剩余280),筛选优化方案如下:”

“1. 《敌后情报网络组织与运作指南(全流程)》:涵盖情报站设立、人员发展(灰色、内线、基点)、单线联系、信息传递(死信箱、交通员、密写)、反侦察与保密条例等,兑换需150积分。”

“2. 《情报分析入门与战术情报应用》:教授如何筛选、甄别、分析原始情报,形成有价值的情报产品,并应用于战术决策,兑换需80积分。”

“3. 《初级密电码编译与破译基础》:提供数种适合当前技术条件的简易密码编制方法及基础破译思路,兑换需50积分。”

“4. ‘信鸽’微型情报传递系统(仿生机械,一次性,有效半径50公里)x10:兑换需100积分。”

“5. 微型隐藏式照相设备(超时代产品,仅限关键情报使用)x1,配套胶卷x5:兑换需200积分。”

“总需积分:580。积分不足,无法全部兑换。”

看着清单,我们既兴奋又无奈。积分只剩下280,捉襟见肘。

“必须做出取舍。”我沉声道,“设备和技能可以慢慢来,但组织和分析的‘软件’是根基,必须先建立起来。”

傅水恒点头:“同意。兑换1和2!信鸽系统也很关键,可以解决紧急情报的快速传递问题。照相设备……太贵,暂时放弃。”

“叮!消耗150积分,成功兑换《敌后情报网络组织与运作指南(全流程)》。”

“叮!消耗80积分,成功兑换《情报分析入门与战术情报应用》。”

“叮!消耗100积分,成功兑换‘信鸽’微型情报传递系统x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