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 包围北平,隔而不打。

(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意外巧合)。

(陈世根参谋长视角)

朔风如刀,卷起华北平原上的干冷黄土,扑打在脸上,带着一种刺骨的寒意。我勒住马缰,立于一座低矮的土丘之上,身旁是师长傅水恒和政委傅必元。我们三人,连同身后这支刚从东北血火中冲杀出来、未及洗去征尘的独立师,就这样静静地、却又带着千钧重压,出现在了北平这座千年古都的城墙之外。

举目远眺,那座巍峨的、承载了无数王朝兴衰的城池,在冬日灰蒙蒙的天幕下,如同一头蛰伏的巨兽。灰色的城墙蜿蜒伸展,角楼、箭楼依稀可见,沉默中透着一股历史的沉重与末路的惶然。城头之上,青天白日旗依旧在寒风中无力地飘荡,但任谁都能感受到,那旗帜下的坚持,已然摇摇欲坠。

“好一座北平城。”傅水恒师长放下望远镜,声音低沉,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感慨。他脸上风霜刻痕又深了几分,东北战场的惨烈尚未从眉宇间完全褪去,但眼神依旧锐利如鹰。“没想到,我们这么快就从松花江边打到了这故都城下。”

傅必元政委接口道,他的语气则更显沉稳与深思:“是啊,老傅。总部首长命令我们‘隔而不打’,这步棋,意味深长啊。既要困住傅作义,让他动弹不得,心存畏惧;又要争取和平解放,保全这座文化古都,减少将士和百姓的伤亡。这比单纯的攻坚克难,更考验我们的智慧。”

我点了点头,作为师参谋长,我必须将总部这宏大而精妙的战略,转化为我们独立师具体、可执行的每一步行动。“师长,政委,总部意图明确:军事包围为基,政治攻势为上。我们要扎紧篱笆,让傅作义感到压力,但又不能逼得太急,狗急跳墙。同时,要把我们的政策,像春风一样,吹进城里去,瓦解其军心,争取其民心。”

傅师长目光扫过前方开阔地和远处的城墙轮廓,决然道:“世根,说说你的具体想法。这包围圈,怎么扎才能既牢不可破,又留有余地?”

我早已胸有成竹,摊开随身携带的作战地图,指着上面标注的要点:“根据侦察和上级通报的敌情,我判断傅作义部目前虽仍有数十万之众,但已成惊弓之鸟,士气低落,补给困难。其防御重点在城垣及近郊若干要点。我师负责城西及西南方向,正面宽度约十五公里。我的部署是:”

我停顿了一下,用手指在地图上划出几个箭头。

“一、构筑立体包围阵地。以各团为主干,配属师属炮兵、工兵,采取‘据点控制与机动巡逻相结合,地面封锁与地下渗透相结合’的方式。前沿,由各团派出精锐步兵营,依托村庄、高地、坟冢等有利地形,构筑坚固的支撑点和堑壕体系,形成紧密衔接的火力控制网。严格控制所有通往城内的道路、桥梁、铁路,做到昼有观察,夜有潜伏,确保一只鸟飞进去都得看看是公是母。”

傅政委颔首:“嗯,军事上的压力必须给足。要让傅作义感觉到,他的脖子已经被我们卡住了,突围是死路一条。”

“正是。”我继续道,“二、组织机动打击力量。以师直属侦察营、特务连以及各团抽调的精干分队,组成数支快速反应部队,配备骡马和部分刚刚缴获的汽车,在包围圈后方隐蔽待机。一旦发现敌军有小股部队出城骚扰、试探或试图获取物资,立即予以坚决、快速的打击,务必全歼或重创,打掉其侥幸心理。同时,这些机动部队也要负责反间谍、肃清敌特渗透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