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俅倒了。
这个消息,像一场十二级的地震,在汴京城里,掀起了滔天巨浪。
从贩夫走卒到王公贵戚,几乎所有人,都在议论着这件事。茶楼酒肆,街头巷尾,到处都是关于这位曾经权倾朝野的太尉,如何在一夜之间,从云端跌落泥潭的各种离奇版本。
有人说,是宿元景宿太师手眼通天,搜集了高俅结党营私、祸国殃民的铁证,在官家面前参了他一本。
有人说,是开封府尹明察秋毫,在调查科举舞弊案时,顺藤摸瓜,挖出了高俅这个幕后黑手。
更有人传得神乎其神,说是有位神秘的江湖侠士,飞檐走壁,夜探高府,盗走了高俅的罪证,这才让其伏法。
一时间,众说纷纭,但无论哪个版本,都离不开一个核心——大快人心!
尤其是那些曾经被高俅欺压过的百姓和正直官员,更是奔走相告,额手称庆,甚至有人在家门口放起了鞭炮,比过年还要热闹。
与民间的欢腾景象截然相反的,是朝堂之上那诡异的死寂。
蔡京、童贯之流,人人自危。他们怎么也想不通,高俅这棵大树,怎么说倒就倒了?他们一边暗中庆幸倒下的不是自己,一边又如同惊弓之鸟,生怕下一个就轮到自己。整个朝堂,都笼罩在一片压抑而又紧张的氛围之中。
而这一切风暴的中心,始作俑者萧明,此刻却正躲在“济世堂”的后院里,享受着难得的清静。
……
后院的石桌上,摆着几样精致的小菜,一壶温好的桃花酿。没有外人,只有萧明、潘金莲和林冲三人。
这是他们庆功的酒宴。
“来,为我们的大功臣,干一杯!”潘金莲笑靥如花,亲自为萧明和林冲满上酒,举起了杯盏。她的眼波流转,带着一丝醉人的妩媚,灯火下,那张绝美的容颜,更是动人心魄。
“是我们三个人的功劳。”萧明笑着举杯,与两女轻轻一碰,发出清脆的声响。
林冲没有说话,只是默默地举起酒杯,一饮而尽。清冷的月光,洒在她英气的脸庞上,柔和了她平日里的几分冷峻,多了一丝别样的温柔。她的目光,不经意地扫过萧明,带着一丝她自己都未曾察觉的复杂情愫。
扳倒高俅,对她而言,意义非凡。这不仅是为民除害,更是为自己,为那些被奸臣迫害的忠良,出了一口恶气。
而这一切,都是因为眼前这个男人。
酒过三巡,气氛渐渐热烈起来。潘金莲的话,也多了起来,她拉着萧明,说着这段时间的担惊受怕,说着那些紧张刺激的瞬间,说到动情处,眼圈微微泛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