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双线博弈

中和五年(公元885年)冬,凛冽的寒风吹过黑山军控制的连绵山岭。砺锋堂内,炭火噼啪作响,却难掩一种山雨欲来的紧张气氛。昭义军增兵潞州、孟迁大肆募兵的消息,如同沉重的阴云笼罩在众人心头。外部压力骤增,内部亟需休整,黑山军走到了一个关键的十字路口。

“潞州方向,已是剑拔弩张。孙礼的两千正兵据城而守,孟迁的新军也在操练。硬拼,绝非上策。”李铁崖的手指在地图上潞州的位置重重一点,目光扫过堂下核心众人——王琨、赵横、韩德让、冯渊,以及伤愈归来的刘黑闼。

“将军,那咱们就龟缩在山里?”赵横有些急躁。

“龟缩?那是坐以待毙。”李铁崖摇头,目光转向冯渊,“冯先生,前番所议,遣使长安之事,时机到了。”

冯渊精神一振,躬身道:“指挥使明鉴!此刻我军新胜,据地日广,正宜向朝廷彰显武功,诉诸忠义。潞州孟氏增兵,反衬我部孤悬敌后、浴血靖难之艰!此时上表,更易触动朝中诸公,若能求得旌节,便可名正言顺与孟方立周旋!”

“不错。”李铁崖颔首,“然则,使者人选,关系重大。需精明干练,熟知朝廷礼仪,更需忠心不二。”

众人的目光不约而同地落在了冯渊身上。冯渊深吸一口气,再次躬身:“渊,蒙指挥使不弃,授以参军之职,无以为报。愿亲往长安,为主分忧!渊虽不才,于朝廷旧制、长安关节略知一二,定当竭尽全力,务求功成!”

李铁崖深深看了他一眼,冯渊的主动请缨,既在意料之中,也暗含风险。此人能力毋庸置疑,但其新附不久,忠心尚需考验。然而,眼下确无更合适人选。

“好!”李铁崖决断道,“便劳冯先生辛苦一遭!小乙,由你亲自挑选斥候营中最精干可靠的十名好手,扮作商队护卫,随冯先生同行,务必保证先生安全!”

“得令!”小乙肃然应诺。

“韩老,立即筹备贡礼。精选上等皮裘百张、药材十箱、金沙五十两,再备一份‘潞南百姓吁天请命表’,言辞务必恭谨,突显我等剿匪安民之功,对朝廷的忠贞不二,以及目前受潞州掣肘之困境。”李铁崖吩咐道,这些礼物虽不奢华,但在朝廷府库空虚的当下,也算实惠,关键是表文要写得恰到好处。

“老朽即刻去办!”韩德让领命。

“此事需绝对机密,除在座诸位,不得外泄!”李铁崖郑重叮嘱。

正当黑山军紧锣密鼓地筹备长安之行时,一个意想不到的访客,踏着初冬的薄雪,来到了野狼山脚下。

来者仅三人,为首是一名三十余岁的文士,青衫微髯,目光炯炯,自称姓王,来自太原。他们被外围哨卡拦住后,并未反抗,而是直接表明身份,求见黑山军李寨主,称有要事相商。哨卡见其气度不凡,不敢怠慢,火速飞报上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