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随即下达一连串指令,融入了冯渊的建议:
“安民为先,宣示大义! 冯先生,安民告示由你亲自草拟,突出朝廷敕封、防御使开府之事,言辞恳切,务使百姓知我志向!韩老总揽具体赈济、安置事宜,周半城等士绅协助。同时,以防御使名义,行文潞州乃至邢州,昭告我方立场!”
“恢复生产,招揽流亡! 韩老,立即组织人手,发放粮种农具,全力抢抓农时!凡努力耕作者,不仅减免田租,或可酌情赏赐!并广贴告示,招揽流民返乡,承诺给予田宅、种子,恢复户籍!”
“整军经武,彰明纪律! 王琨、赵横、刘黑闼!各营即刻依新获旌节规制,整编队伍,明确号令,加紧操练!阵亡将士优加抚恤,其家小由公库供养。严明军纪,凡扰民者,依新立军法严惩不贷! 我要让潞南百姓看到,我等是堂堂王师,非是流寇!”
“巩固防务,窥伺北疆! 小乙,斥候营哨探范围向北、向东延伸!不仅要监视潞州孟迁,更要密切关注邢州方向大战结局!冯先生,遴选机敏之人,设法渗入北线,打探确切消息!”
“明晰法度,收取民心!”李铁崖最后强调,“冯先生,韩老,烦劳你二人,参照唐律及本地旧俗,速拟几条简明法令,公示于众。 设立诉状箱,允许百姓申诉。我等欲在此地立足,必先取信于民,法治为基!”
“末将(属下)遵命!”众将凛然应诺,尤其是冯渊,深感责任重大,亦觉抱负得展。
一道道命令传出,这座刚刚经历战火洗礼的城池,开始艰难地运转起来。衙役敲着锣沿街宣读着由冯渊草拟、盖有“权知潞州防御使”大印的安民告示,粥棚架起,工匠修补房屋,士兵巡逻,农夫下田……一种新的秩序,在废墟之上,开始悄然建立。
李铁崖与冯渊并肩站在砺锋堂门口,望着渐渐有了些许生气的街道。
“先生长安一行,辛苦矣。如今局面,更需先生鼎力相助。”李铁崖沉声道。
“渊必竭尽绵薄,助将军成就大业!”冯渊郑重一揖。
入主上党,只是第一步。内有百废待兴之困局,外有强敌环伺之威胁。但有朝廷大义之名,有浴血奋战之师,更有冯渊这等谋士筹划,李铁崖相信,黑山军必能在这乱世中,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生路。统计损失,是为了更好地看清前路,而前路,虽布满荆棘,却也有了更清晰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