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霓虹蓝暴:冥玉瞳孔里的归墟启示

1. 雨檐滴火:后巷的异常初现

冷雨已经下了三个小时。不是那种倾盆而下、能砸出地面坑洼的暴雨,而是黏腻的、带着工业区特有的铁锈味的冷雨。它像无数根细针扎在裸露的皮肤上,起初只是轻微的痒,久了便透出刺骨的寒,顺着毛孔往骨头缝里钻。我缩在废弃便利店的卷帘门后,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门面上剥落的广告贴纸——那是一张褪色的饮料海报,模特的笑容在雨水浸泡下显得诡异扭曲。对面店铺的雨檐是一截锈迹斑斑的铁皮,边缘卷翘如垂死鸟雀的羽翼,积在上面的雨水终于撑不住,顺着卷边的缺口往下坠,每一滴都像是在倒计时。

第一滴雨落下时,我甚至能清晰地看见它在空中划过的轨迹。不是因为雨大,而是因为后巷太暗了,暗到连远处霓虹招牌的光都被厚重的云层和破败的建筑切割得支离破碎,只能在地面投下几缕惨淡的紫蓝色光斑。地面上散落着几十块废弃线路板,有的被踩得变形,有的还沾着昨晚没干的露水,在昏暗中泛着微弱的金属光泽。那滴雨不偏不倚,正好砸在其中一块线路板布满铜箔的缺口处,精准得像是被某种力量操控。

没有预想中的“嗒”声,反而是“滋啦”一声轻响,尖锐得刺破了后巷的死寂。细小的火花从线路板的缺口处溅起,橘红色的,像被掐灭的烟头,转瞬即逝,却在我视网膜上留下了持久的残影。我下意识地往前探了半步,靴底碾过地面的碎玻璃,发出刺耳的摩擦声。这不是普通的线路板——板面上印着一串模糊的编号,被雨水冲刷后,末尾的“MK-07”字样依然清晰可辨。这个编号像一把钥匙,瞬间打开了我记忆的闸门:三天前在城郊垃圾填埋场,我曾在一堆散发着腐臭的冷鲜包装纸下,见过同样印着“MK-07”的废弃实验舱碎片。

还没等我蹲下身看清线路板上更多的细节,第二蓬光突然炸开。不是来自远处的霓虹,而是从便利店旁边那台被砸得只剩金属框架的LED广告屏里涌出来的。这台广告屏至少废弃了半年,上次来的时候,它的屏幕还碎成蛛网状,此刻却突然亮起,发出一种近乎残忍的蓝色光芒。这种蓝不是普通的霓虹蓝,而是带着荧光的、像极了医院太平间消毒灯的冰冷蓝色,瞬间将整个后巷照得如同白昼。我下意识地抬手挡眼,指缝间漏出的蓝光刺得眼睛生疼,而那些原本在黑暗中模糊的物体——断墙、垃圾、流浪汉蜷缩的身影——此刻都被镀上了一层诡异的蓝边,影子被拉得老长,扭曲成各种狰狞的形状。

2. 碎丝锋芒:流浪汉的疯狂呓语

蓝光之下,所有物体的轮廓都变得锐利而失真。我看见墙角蜷缩的那个“东西”动了动——他之前一直像堆被丢弃的破布一样缩在阴影里,身上盖着一件沾满油污的军大衣,我甚至以为是哪家店铺扔掉的旧外套。直到蓝光亮起,他缓缓抬起头,军大衣滑落下来,露出一张布满沟壑的脸,我才惊觉那是一个流浪汉。

那是一张被岁月和苦难反复蹂躏的脸,皮肤粗糙得像老树皮,纵横的皱纹里嵌着洗不掉的污垢,嘴唇干裂起皮,渗着血丝。唯独一双眼睛,在蓝光的映照下呈现出一种近乎诡异的深邃黑色。那不是普通人瞳孔的棕黑或纯黑,而是像被千年墨汁浸透的黑曜石,又像是奶奶故事里从地府深处挖出来的冥玉。我小时候听奶奶讲过冥玉的传说,说那是阎罗殿柱脚上崩落的碎石,蕴含着幽冥之力,能映出活人的亡魂,看到阴阳两界交汇的景象。此刻,流浪汉的瞳孔里正映着无数模糊的人影,那些人影穿着各式各样的衣服,有宽袍大袖的古代长袍,有沾着泥浆的粗布短褂,也有印着潮流图案的现代夹克,他们挤在瞳孔的方寸之间,像走马灯一样飞速旋转,表情或痛苦或愤怒,仿佛在挣扎着逃离什么。

“别盯着看。”他突然开口,声音沙哑得像砂纸摩擦生锈的铁片,每一个字都像是从喉咙深处挤出来的。我吓了一跳,下意识地收回目光,心脏在胸腔里狂跳不止。却见他缓缓抬起脚,动作看似缓慢,却带着一股莫名的力量,一脚踢向旁边的铝合金框架——那是广告屏掉下来的边框,长约一米,边缘还带着锋利的断口,在蓝光下闪着寒光。框架被他踢得瞬间腾空而起,在空中划出一道流畅的银色弧线,速度快得带起了尖锐的破空声,空气仿佛都被这道弧线切割开来。

我甚至没来得及做出任何反应,就感觉耳边有细碎的东西飘落。三根,不多不少,正好落在我的手背上。我低头一看,是三根头发,发梢还带着细微的、整齐的切口,泛着毛躁的白边——那是被铝合金框架的断口削下来的。头皮瞬间麻了,像是有无数根针同时刺进去,又像是有微弱的电流顺着脊椎窜过全身。我下意识地往后退,后背重重撞在冰冷的卷帘门上,发出“咚”的一声闷响,震得我胸腔发闷,喉咙里涌上一股腥甜。

小主,

“时空废液槽底层凝固的实验体筋膜…”流浪汉完全没理会我的惊慌失措,依旧喃喃自语,眼神涣散地盯着地面,仿佛在与某个看不见的存在对话,语气里却带着一丝偏执的疯狂。他用脚尖反复碾着地面的碎石,碎石在他脚下发出“咯吱咯吱”的呻吟,“那些裹在冷鲜包装纸里扔进垃圾填埋场的记忆芯片…还带着实验体温热的脑浆味,你也在找它们,对不对?”他突然抬起头,那双冥玉般的眼睛直直地锁定我,瞳孔里的人影瞬间静止,所有的目光都像是透过他的眼睛,死死地黏在我身上。

3. 锈铁拼图:地层参数的空中阵列

我张了张嘴,想反驳他的话,却发现喉咙像是被什么东西堵住了,发不出任何声音。心脏在胸腔里跳得更快了,几乎要冲破肋骨的束缚。他怎么知道“时空废液槽”?那是“方舟实验室”最高级别的机密项目,对外宣称是处理工业废水的环保系统,只有核心研究员才有权限接触。我作为实验室的地质勘探专员,也是在上个月的秘密会议上才得知,所谓的“废液”里掺着实验体的组织碎片和体液,而那些被偷偷丢弃的“记忆芯片”,则是用来提取实验体大脑神经记忆的载体——三天前,我正是因为追踪一批标注着“废弃医疗垃圾”、实则装有记忆芯片的冷鲜包装,才一路查到这片废弃街区。

还没等我从震惊中缓过神来,组织好语言反驳他,地面突然震动了一下。不是地震那种剧烈的、让人心慌的摇晃,而是轻微的、有节奏的震颤,像是有什么巨大的生物在地下深处缓慢蠕动,每一次震动都顺着地面传到我的脚底,再沿着腿骨往上蔓延,震得我牙齿发麻。我低头看向地面,目光瞬间被流浪汉脚边的景象吸引——那些散落在他周围的残碎铁栅栏,竟然开始往上跳!那些铁栅栏是后巷围墙上掉下来的,锈迹斑斑,有的断成了两截,有的还带着断裂的焊接点,黑黢黢的,之前在黑暗中毫不起眼。

它们先是在地面上轻轻弹跳,幅度不大,像是被某种无形的磁场托着,摆脱了重力的束缚。接着,它们慢慢腾空,悬在离地面约半米高的地方,静止了几秒钟。然后,这些碎铁突然开始转动,速度越来越快,锈迹在高速旋转中纷纷剥落,像红色的粉末一样在空中飘散,露出里面暗红色的铁芯。我眯起眼睛,努力适应着蓝光的刺激,紧紧盯着这些旋转的碎铁——一截断成直角的铁条,精准地和另一根中间带孔的铁管对接在一起;两片弧形的铁网,像是有生命般围着一根长铁条旋转,逐渐拼成一个不规则的多边形;还有几块零散的铁片,纷纷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嵌进图形的缝隙中。

这个图形越来越清晰,我的心脏却越跳越快,几乎要跳到嗓子眼。因为我一眼就认出来了——那是渭北平原第五叠地层测绘图的核心参数点阵列!我大学读的是地质勘探专业,毕业设计做的就是渭北平原的地层结构研究,对这个阵列再熟悉不过。渭北平原是秦朝的重要农业区,史料里记载过秦始皇曾在这里修建过大型粮仓和灌溉系统,而第五叠地层,正好是秦代文化层的核心区域,里面埋着大量的陶片、农具、货币,甚至可能有未被发现的贵族墓葬。当年为了完成毕业设计,我曾在渭北平原实地勘探了三个月,对这个参数点阵列的每一个坐标都烂熟于心。

更关键的是,这个参数点阵列不是普通的地质图,而是我们团队去年最新的勘探成果——每个点的位置、深度、地层密度,都是经过卫星定位和数十次实地钻探确认的,精度能达到厘米级,主要用于确定地层下是否存在天然空腔或人工建筑遗迹。这个成果属于实验室的内部资料,从未对外公开过。一个蜷缩在后巷的流浪汉,脚边的碎铁怎么会拼成这个只有少数人知道的参数阵列?难道他和实验室之间有什么联系?无数个疑问像潮水般涌上我的心头,让我感到一阵头晕目眩。

4. 甲骨咒音:失灵的紧急信号

“嗡——”一阵尖锐的耳鸣突然钻进我的耳朵,不是普通的耳鸣,而是来自我左耳的电子耳蜗。这是“方舟实验室”给核心人员配备的特殊装备,对外宣称是增强听力的辅助设备,实则是用来接收实验室加密信号的通讯工具。平时它只会在接收到指令时发出轻微的震动和提示音,此刻却传来一阵刺耳的、像是电流紊乱的嗡鸣,震得我左耳剧痛,大脑也跟着嗡嗡作响。

那声音逐渐从杂乱的嗡鸣变得清晰,沙哑、晦涩,像是有人用指甲在干燥的甲骨上反复刮擦,又像是千年古庙里落满尘埃的铜钟被敲响,带着一种穿透时空的厚重感和沧桑感。我强忍着左耳的疼痛,屏住呼吸,集中全部注意力分辨这声音的内容。几秒钟后,我竟然听出了几个清晰的字,它们像是从遥远的历史深处传来,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壬午时,水银涌,归墟开,亡魂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