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国际援助

伦敦,某国际新闻机构编辑部

资深新闻制片人詹姆斯·霍尔特刚刚结束一个关于中东局势的编前会,正揉着发胀的太阳穴。

他的助手几乎是冲进了他的办公室,将平板电脑递到他面前。

“詹姆斯,你必须看看这个!来自那个在阿富汗直播的中国旅行者,林墨!”

詹姆斯有些不耐烦,他对所谓的“网红直播”一向嗤之以鼻。

但当他点开视频后,仅仅几分钟,他的表情就从漫不经心变成了全神贯注,最后是难以掩饰的震惊。

这绝非普通的战地录像。镜头的专业性、叙事节奏的把控、对人物命运抓取的精准度,都达到了顶尖纪录片的水准。

更震撼的是内容本身——马赫迪诊所的手术、地下避难所的煎熬、“希望之锚”面临的绝境……这些画面和故事,是派驻在喀布尔大酒店里的外媒记者很难触及的、战争最真实的毛细血管。

“上帝……”詹姆斯喃喃道,“这……这是普利策奖级别的素材!立刻!联系这个林墨!不,直接联系这个‘希望之锚’!我们要核实情况,争取独家专访!同时,把我们手上关于阿富汗援助迟缓的报道,与这个视频整合,做深度专题!要快!”

纽约,联合国某机构办公室

一位中年女官员在午餐休息时,被同事推荐了这个视频。

她处理阿富汗事务多年,自认对那里的惨状已有相当的“免疫力”。

然而,当她看到马赫迪医生在煤油灯下,用林墨提供的器械进行手术时,当她听到卡里姆先生苦涩地说出“物资只能维持一周”时,她的专业冷静被彻底击碎了。

这不是冷冰冰的报告上的数字,这是活生生的人命!

是具体的、即将发生的、可以预见的人道主义灾难!

她立刻拿起内部电话,语气急促:“给我接紧急救援协调处!还有公共关系部!我们之前关于阿富汗南部援助的提案必须立刻重新评估优先级!我这里有份资料,你们必须马上看!”

东京,某大学宿舍

一名主修国际关系的大学生山本隆,在社交媒体上看到了被疯狂转发的《喀布尔的沉默尖叫》。

他原本对遥远的阿富汗冲突只有模糊的概念。

但视频中,婚礼瞬间变为葬礼的残酷,医生在绝境中永不放弃的坚持,以及庇护所里孩子们求知的眼神,深深震撼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