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太狠了

刚才,郑硕用近乎苛刻的、解剖般的眼光细致地审视了每一台机器——那些大多是六十年代中前期的老家伙。

漆面斑驳,铭牌模糊,有些地方甚至用铁丝才能够勉强捆扎固定住;

他还查看了积压的、蒙着厚厚灰尘的原料和半成品仓库,手指抹过货架,留下清晰的痕迹;

他甚至还在工人宿舍区外驻足,沉默地观望了一会儿那晾晒着破旧工装、杂物乱堆、弥漫着生活窘迫感的凌乱环境。

每一个细微的审视动作,都让梁永昌的心往下沉一分。

“郑先生,这价格…真的太低了,低到骨头里了。”

梁永昌终于忍不住,搓着那双指节粗大、指甲缝里嵌着难以洗净油污的手,声音带着一夜未眠的疲惫和沙哑,近乎哀求。

“这些机器…虽然旧是旧了点,但都是当年最好的牌子,保养好的话,再稳稳跑几年绝对没问题的。

还有这地段你也看到了,靠近公路,出货入料,方便得很哪…”

他的话语重复着先前已经强调过的优势,却显得底气不足,像在抓住最后一根稻草。

郑硕并没有立刻回应,甚至没有看他。

他的注意力似乎完全被眼前一台老旧的注塑机所吸引。

他伸出右手,手指修长而稳定,轻轻拂过机器冰冷、带着粘腻油渍和锈迹的表面。

他的动作很慢,指尖仿佛在读取金属的记忆,感受着岁月的磨损和疏于保养的粗糙。

他的眼神专注而冷静,如同一位经验丰富的鉴宝师在评估一件真伪参半的古董。在他的脑海中,数据飞速闪过。

相比未来墨方和拉杆箱庞大的订单需求对产能和精度的苛刻要求;

兴发塑料制品厂那个精明的、眼神闪烁、试图坐地起价的老板,以及那个虽然设备稍新但空间局促到几乎无法转身、空气中弥漫着廉价香薰试图掩盖异味的小车间……

这里虽破旧,却骨架粗大,地域开阔,更有改造和扩张的潜力,如同一块需要精心雕琢的璞玉。

片刻的沉默压得梁永昌几乎喘不过气。车间里只有远处滴水的声音,滴答,滴答,敲打着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