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打开番茄作家助手 APP,有五位读者坚持在看,我心感欣慰,谢谢你们。)
邹厂长望着李局长和王组长一行离去的背影,心里就像揣了只小兔子,七上八下的。毕竟那封介绍信是经他手开出去的,王组长在询问时那副架势,就跟审犯人似的,让他心里窝了一肚子火。
邹厂长心里明镜似的,周学文开的那些豪车,整个县里也就华乡基金会有。再说周学文以前常开的那辆货柜车,现在由苏朋接手,每天载着不少收录机送往火车站装车发货,生意看着还挺红火。
想来想去,邹厂长觉得只有周润生能解开当前这个难题的关键死结。于是,他火急火燎地来到车棚,推出一辆自行车,“跨”地一下骑了上去,脚用力一蹬,快速出了厂门。
一路上,邹厂长使劲儿地蹬着自行车,风在耳边呼呼作响。他心里盘算着见到周润生该怎么说,怎样把事情原原本本、不添油加醋地讲清楚。
好不容易到了周润生那儿,邹厂长累得气喘吁吁,额头上满是汗珠。他顾不上擦汗,赶紧把厂里发生的事儿,一五一十地跟周润生说了一遍。
周润生皱着眉头,认真听完邹厂长的讲述后,心里沉甸甸的。他深知父亲周学文在省城所发生事情的严重性,可究竟父亲出了什么问题才引得省厅调查组大张旗鼓地来调查,他一时半会儿也摸不着头脑。
不过,从调查组的问话内容和方式来判断,周润生觉得父亲目前应该是安全的。但他也不敢掉以轻心,毕竟省厅介入,事情肯定不简单。
周润生站起身,在房间里来回踱步,大脑飞速运转,思考着应对之策。他对邹厂长说道:“邹叔,谢谢你来告诉我这些。现在我们要尽量稳住局面,不能自乱阵脚。我得想办法弄清楚父亲在省城到底发生了什么。”
邹厂长担忧地看着周润生,说道:“润生啊,你可要快点想办法,我担心这事儿越闹越大对你们家不利。那介绍信的事儿会不会有麻烦啊?”
周润生安慰道:“邹叔,你别太担心。介绍信的事儿我有数,先看看后续情况再说。我会尽快了解清楚事情全貌,争取把问题解决好。”
说罢,周润生开始着手安排了解父亲在省城情况的事宜,他知道,一场和未知难题的较量即将开始。
现在能打听到父亲确实情况的只有警局的李局长了。周润生神色镇定,目光坚定地对邹厂长说道:“邹叔叔!你就把心放回肚子里,介绍信这事儿绝对没问题。我父亲和奶奶去探亲那是实实在在的事儿,他们绝对不会做违法乱纪的勾当。依我看,大概率就是一场交通事故,而且这事故说不定牵扯到有背景的人物。不管出什么事儿,我来扛。”他之所以这么判断,是因为他清楚父亲是个新司机,驾驶经验不足,发生交通事故的可能性比较大。
邹厂长原本一直悬着的心,在听了周润生这番分析后,总算是落了地。他看着眼前这个冷静理智的年轻人,暗暗点头,觉得周润生确实有主见、有担当。
随后,两人又凑在一起,仔细商量了事态可能的发展走向以及相应的处理办法。他们你一言我一语,分析得头头是道,把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都考虑了进去。
最后,邹厂长和周润生达成共识,决定分开行动。邹厂长回厂里密切关注调查组后续的动向,有任何风吹草动及时通知周润生;周润生则准备去找警局的李局长,打探父亲在省城的确切情况。两人各自带着任务,匆匆离开了碰头的地方,一场围绕真相的探寻就此紧锣密鼓地展开。
李局长在办公室里与调查组的人商谈抓捕周学文的计划,可他们不知道周学文去江省那个地方去探亲,介绍信里也没有确切地址,只写有(兹有我单位周学文母子前住贵地探亲,请接洽)等字样。王组长说:“周学文的去向地址去问一下他的家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