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章 省纪委巡视组空降凤凰市第一个约谈的竟是陈默!

第206章:省纪委巡视组空降凤凰市,第一个约谈的竟是陈默!

小会议室的门在陈默身后关上,隔绝了走廊里越来越响的雷声,也隔绝了外界的一切窥探。

房间不大,一张椭圆形的会议桌占据了大部分空间。空气里弥漫着一股新地毯和老茶叶混合的、属于体制内的独特气味。窗外,天色黑得如同泼墨,豆大的雨点砸在玻璃上,发出噼里啪啦的密集声响,仿佛有千军万马正在围城。

市委秘书长李长青脸上的表情很复杂,他给陈默拉开一张椅子,位置正对着那三位不速之客,像极了法庭上的被告席。

“坐吧,陈默同志。”李长青的声音有些干涩。

陈默道了声谢,平静地坐下。他没有看李长青,而是将目光投向了对面的三人。

为首的是个五十岁上下的中年男人,国字脸,嘴唇很薄,眼神锐利但并不外露,像藏在鞘里的刀。他面前的保温杯盖子拧得很紧,从头到尾没有碰过。左手边是一位三十多岁的女士,戴着一副无框眼镜,神情一丝不苟,手边放着一个未打开的记录本。右手边则是个更年轻的男人,坐姿笔挺,目光如鹰隼,正一瞬不瞬地打量着陈默,仿佛要在他脸上找出毛孔的数量。

这是一种无声的压迫。他们不说话,只是看着你,让你在沉默中自行瓦解。

陈默的后背挺得笔直,双手自然地放在膝上。他知道,此刻他身上任何一个多余的动作——无论是搓手、抖腿还是频繁眨眼——都会被解读为心虚。

他的脑海里,【人情账本】一片沉寂。这三个人头顶上干干净净,没有人情值,也没有仇怨值,就像三个不存在于这个社交维度的人。这比看到一个猩红的仇怨值更让他心生警惕。这说明,他们是专业的,是隔绝了所有私人情感的纪律执行者。

“陈默同志,榕城县人,今年二十六岁,大学毕业后通过公考进入青阳镇政府,三个月前借调至市委政策研究室,担任综合科科长。”

开口的是为首的中年男人,他的声音平直,没有语调起伏,像是在宣读一份档案。他没有做自我介绍,似乎认为没有那个必要。

陈默点了点头:“是的。”

“我们来之前,看过你写的一份报告。”中年男人继续说,手指在桌面上轻轻点了点,“关于凤凰市房地产市场潜在风险的调研报告。写得很好,数据详实,论证有力,很有水平。”

这句突如其来的“夸奖”,让一旁陪坐的李长青眼皮跳了一下。他知道,这绝不是什么表扬。

陈默没有接话,他知道对方的话还没说完。

果然,中年男人话锋一转:“不过我们有些好奇,你一个刚从县里借调上来的年轻干部,对市里的情况还很陌生,为什么一来就选择这样一个敏感、复杂,而且很容易得罪人的题目?”

问题来了。

这不是在问报告本身,而是在问动机。

在体制内,做任何事,动机永远比事情本身更重要。是为了公心,还是为了私利?是为了解决问题,还是为了制造问题,借机上位?

陈默看着对方的眼睛,那双眼睛像深不见底的古井。

他开口,声音平稳得像是在做工作汇报:“领导,我只是在做我的本职工作。政研室的职责就是‘辅助决策,提供参考’。我刚到凤凰市,主任交代的第一个任务,就是让我尽快熟悉市情。在查阅资料的过程中,我发现房地产业在全市GDP中占比过高,部分企业的杠杆率也存在风险。我认为这是一个潜在的隐患,作为政研室的干部,我有责任把它指出来,供领导们决策参考。至于得不得罪人,不在我的考虑范围之内。”

他的回答滴水不漏,每一句话都站在“公事公办”的立场上,找不到任何个人情绪的痕迹。

中年男人脸上依旧没什么表情,只是端起面前的保温杯,又放下了,并没有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