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3章 新的对手,来自京城的“空降兵”常务副省长

一周后,金陵市。

那场席卷了整个江东省的官场风暴,余波仍在。省委大院里的空气,似乎比往日稀薄了几分,走在楼道里,能听见自己心跳的回声。曾经那些热络的寒暄和爽朗的笑声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低垂的眼帘、匆忙的脚步,以及在擦肩而过时,眼神里一闪而过的、混杂着惊惧与审视的复杂光芒。

每个人都在用最严苛的标准,重新丈量自己与他人的安全距离。

位于省委首1长楼三层的政策研究室,如今成了这栋大楼里最安静,也最令人敬畏的地方。

这里是陈默的新办公室。

办公室不大,格局方正,朝南的窗户正对着院子里一棵上了年岁的广玉兰。阳光透过干净的玻璃,在地板上投下一片明亮的光斑。桌上,除了一个搪瓷茶杯和一部红色电话,再无他物,干净得像主人的眼神。

陈默正靠在椅背上,翻阅着一份文件。

那是关于周正龙案的补充调查报告,厚厚的一沓,记录着一个个名字的陨落,和一个庞大网络的崩塌。他看得很快,手指匀速地翻动着纸页,但他的注意力,并不完全在这些白纸黑字上。

在他的意识深处,那尊宏大的【社稷沙盘】正缓缓运转。

沙盘之上,代表江东省的版图,像是经历了一场大病,虽然气运金龙已然重现,但构成整个行政体系的无数节点,却有近五分之一都闪烁着代表“瘫痪”或“低效”的红色警示灯。交通厅、国土厅、好几个地市的核心部门,都成了巨大的红色斑块,内部的气运流动几乎停滞,像血栓一样堵塞着整个肌体的循环。

刮骨疗毒,刮去了烂肉,也留下了空洞。

“叩叩叩。”

门被轻轻敲响,新上任的办公室主任,一个叫方哲的年轻人,端着一杯刚泡好的茶,小心翼翼地走了进来。他是陈默从省政府办公厅直接点名要过来的人,在社稷沙盘上,此人的“廉洁指数”高达98,但“气运值”却常年处于被压制的灰色状态。

“陈主任,您要的龙山矿业集团近五年的审计报告,已经送过来了。”方哲将茶杯放在桌角,声音压得很低,仿佛怕惊扰了这屋里的宁静。

“嗯,放那吧。”陈默的目光没有离开文件。

方哲没有立刻离开,他犹豫了一下,还是开口了:“主任,院里……最近都在传一件事。”

陈默翻过一页纸,没抬头:“说。”

“听说,中央要派一位新的常务副省长下来,今天下午就到。”方哲的语气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紧张,“听说是从国家发改委直接空降的,叫……高渐离。”

高渐离。

这个名字像一把古剑,带着几分萧索的寒意。

陈默的手指,在纸页的边缘停顿了一下。

“高,”他重复了一遍这个姓氏,没有再问。

方哲却像是找到了宣泄口,将自己打探到的消息一股脑地说了出来:“听说这位高省长非常年轻,比您也大不了几岁,是京城里出了名的‘铁面判官’。为人刻板,眼里揉不进一粒沙子,最重程序,最讲规矩。他经手的项目,一个小数点都不能错,不然文件能直接从办公室扔出来。”

陈“默”终于抬起了头,看着方哲。

方哲被他看得心里一毛,后面的话顿时咽了回去。

“你很怕他?”陈默问。

“不……不是怕。”方哲连忙摆手,脸憋得有点红,“我只是觉得,江东现在这个情况,人心惶惶,百废待兴,需要的是休养生息,要是来一位……太较真的领导,怕是……怕是底下的人更不知道该怎么干活了。”

这倒是句实话。一场大清洗过后,官员们最怕的不是干活,而是“干错活”。多做多错,少做少错,不做不错,已经成了此刻江东官场最真实的写照。

“知道了。”陈默重新低下头,继续看文件,“你出去吧。”

方哲张了张嘴,最终还是什么都没说,躬身退了出去。

办公室的门被关上,陈默的意念,沉入了社稷沙盘。他在搜索框中,输入了“高渐离”三个字。

沙盘的视角瞬间拉升,从江东一隅,扩展到了整个华夏的版图,最终锁定在了京城,那座被称为“小国务院”的国家发改委大楼。